第A7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凉山,他们在湖南种下足球梦
远赴千里,24名彝族娃有了“新家” 不怕摔不怕累,短短一年成赛场上的黑马

    孩子们在训练中。

    孩子们在2021年湘潭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获得第一名后留影。受访者 供图

  从四川凉山到湖南湘潭,1469公里的路程。从大山里到大山外,一群八九岁的娃儿,想追求自己的足球梦。

  今年11月,一支来自大山的足球队在湘潭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以20∶1的好成绩收获了两个冠军。为何远赴千里之外的城市踢球?他们有着怎样的梦想?12月2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见到了这些大山里的足球娃娃。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视频 刘品贝

  组建足球队,他带着一群娃娃走出大山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坪头乡坪头村,一个典型的彝族村落,距离著名的“悬崖村”仅10分钟路程。

  2011年,湘潭人黄建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大凉山孩子们的淳朴和对大山外世界的渴望,让他毅然选择了资助当地一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冷者说宁(彝族译名)。去年,受资助的冷者说宁完成学业后,来到了黄建的湘成足球俱乐部拜访。

  看着足球场上肆意奔跑的孩子,冷者说宁感慨道,“要是山里的孩子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建立刻提出,让山里的孩子们来俱乐部训练,在这里上学,在这里踢球。

  去年8月,黄建派出俱乐部教练到当地招募踢足球的好苗子。一个月后,首批12名彝族娃便在村支书和家长的陪同下,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在湘潭有了新家,孩子们有了新梦想

  湘潭市湘乡日新学校是孩子们的新学校。作为一所希望小学,这里师资充足,距离湘成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也很近。 今年,第二批孩子从凉山来到了湖南湘潭。自此,17名女孩、7名男孩,24个彝族孩子在湘潭有了新家。

  “孩子们看着比同龄人要瘦小一点,初见面时都是怯生生的。”回忆起与孩子们的初次会面,日新学校校长黄超满是感慨。来湘潭前,孩子们从未走出过大山,基本上说不好普通话,交流还要靠陪同家长翻译。好在大伙都很好学,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很快就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交谈了。

  下午3点前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3点后则在俱乐部进行足球训练。比起俱乐部其他的孩子,来自大山里的娃娃更加能吃苦,更有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训练的时候,不管怎么摔,跑得多累,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苦字。”黄超说。

  “我们都很喜欢新学校,也喜欢踢球。我的梦想是好好读书,好好踢球,能取得好成绩。”白燕告诉记者,在新的学校每天都很开心,很喜欢自己的新家。

  “希望孩子们有选择未来的权利”

  今年11月,湘潭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打响,日新学校足球队代表湘乡市参加比赛,有15名彝族娃娃首次出征。

  陌生的面孔,队员们有些瘦小的身形,日新学校足球队在一开始并不受关注,最终却以绝对优势问鼎了两个组的冠军,成为赛场上当之无愧的黑马。从足球小白到小组冠军,短短一年的时间,这群孩子们书写了传奇。

  “我踢足球不比男孩子差,只要肯努力,他们谁都比不上我。我以后要做最优秀的足球女将。”这句斗志满满的话,出自于黑黑瘦瘦的小女孩白金娇,今年小学女子组比赛中最抢眼的存在,她敢拼敢搏的风格让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说不好,她就是未来的国足之星。”

  对于孩子们的未来,黄建表示会一直负责下去,希望4年内可以拿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冠军。“至少会培养孩子们到初中毕业。”黄建表示,这群靠足球走出大山的娃娃,无论最后是否选择这条道路,都希望他们有选择未来的权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