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民生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20年08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6岁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
90后教授再受关注 李晟曼最新回应:将择时接受媒体采访

    图为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公示图片。

    26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没两年,或者还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但是,有位姑娘却已拿到副教授职称。她就是新近入职湖南大学的李晟曼。

    8月9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湖南大学相关负责人。李晟曼通过该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目前比较忙,将择时接受媒体采访。”

    “学霸博士”并非一帆风顺

    据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显示,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她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并于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晟曼专注于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全球著名期刊发表科学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

    三湘都市报记者从华中大光电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获得如此成绩的李晟曼并非一帆风顺。博士前四年的她就像龟兔赛跑里面的乌龟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地在自己的赛道上前进着。当同时进组的同学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陆续有论文发表时,她还在重复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实验。

    毕业的压力和实验失败的挫败感接踵而至,李晟曼不停地安慰自己,“我这些失败的实验就算是为其他科研者过河摸过的硌脚的石头了,无论如何也是有贡献意义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支持着她度过求学生涯的每一天。

    “实验达人”是名运动健将

    一次,由于项目的需求,李晟曼要完成的实验,需要在横跨整个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做测试仿真,每天来回穿梭的距离超过10公里。

    不过,经过几年这样的磨砺和训练,她熟稔半导体工艺和测试的每一个环节,可独立操作仪器多达十余台,几乎包揽全线。终于在博士最后一年,4年的积累和沉淀帮助她获得了全球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的青睐,后续实验成果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又带来了IEDM的捷报。正如其导师吴燕庆评价的那样:李晟曼人如其名,果然是慢工出细活。

    除了在科研项目上的三年如一日,态度一丝不苟,李晟曼还是一名热爱生活的运动健将,曾获得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公里长跑的冠军,凯默杯羽毛球团体赛冠军,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亚军等。她一直坚信:唯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

    ■记者 杨斯涵 综合

    记者手记

    后浪出镜!他们是一群“90后”教授

    2012年3月20日,1990年的刘路因破解困扰全球数学界20多年的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而一夜成名,破格受聘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2018年,1990年的李东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1991年出生,由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出来的博士陈少威获聘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19年8月,1991年出生的刘惠颖获聘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

    记者发现,在湖南高校,“90后”教授并非罕见。这些年轻“后浪”获得的一个个顶级成果背后都凝结着他们日以继夜的努力和勤奋的汗水,他们配得上现在的掌声和荣誉。未来,相信随着一些“90后”博导、教授的陆续涌现,中国高校教授年轻化趋势会趋于明显,这些具有年龄优势又有能力的年轻带头人,在时代舞台上施展才华时,必将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民生
   第A4版:民生
   第A5版:城事
   第A6版:城事
   第A7版:经济
   第A8版:经济
26岁女博士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
72岁学钢琴,她只用一个月就能弹曲
84岁老人捐献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