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262名毕业生获得南开大学“体质健康证书”,其中103人同时获得“南开大学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获得者人数创历年新高。自2017年以来,南开大学连续4年向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授予体测成绩良好及以上成绩者“南开大学体魄强健毕业生”荣誉称号。 (7月6日《天津工人报》)
这一新闻让人不禁眼前一亮。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与体质健康证书,前两者从来都是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但如今南开大学首开先河加入了体质健康证书,让大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加强锻炼,让体魄能跟上头脑,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事。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广招诟病,入学军训时动辄晕倒,跑不动、跳不高,最能体现一个人身体素质的耐力、体力、肺活量和爆发力水平逐年降低。而校园中的体育体能锻炼及测验,大部分大学生也在敷衍,认为只要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体育成绩可有可无。观念的误区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也成为了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改变这种状况固然需要学生的自觉,但也更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和对学生个人的评估制度改革。中国古代曾经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和“御”都是属于体能训练范畴,孔夫子也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本领,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虽说现在我们不必精通“射”与“御”,但基本的体能训练不能丢。2018年的全国大学生体能测试显示,引体向上、800米跑等项目不少大学生的测试结果不达标,而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339名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现在超三成大学生平均每周运动低于一次。
从这一前提来看,南开大学深入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将学生体质考核与学业成绩一起纳入评估体系,虽不是硬性要求,但也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同时带动了整个校园的锻炼风气,让学生们不再只知道埋头苦读,而是“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这正是一个一流大学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风范。自从该校2017年开始推行“体质健康证书”以来,四年共有6187名本科生获得该证书,263名本科生同时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在重视体育的办学特色中,南开学子的体质现状充分体现了“三育并进”的教学成果。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应再是学生们的学海生涯信条,让脑子活起来的同时,更要让身体动起来,年轻人要充满朝气和活力,加强体能锻炼,增强抗压能力,这样才能迎接更多、更艰难的挑战,才能担负起振兴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
■本报评论员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