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报道

第A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20年05月2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活新奋斗·乡村振兴
“绿叶子”变“红票子”,农民过上好日子
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形成芥菜产销全产业链,年产值8.5亿

    华容县三封寺镇工业园区内一家食品企业的芥菜酸菜老坛腌制车间。

    受访者 供图

    5月21日,位于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的喜多多食品生产车间内,新置的15台全自动包装封口机在满负荷生产。目前,每天从这个工厂生产的华容芥菜酸菜风味包从80万包陡增至200万包。

    有数据显示,以“华容芥菜”为原料生产的方便面酸菜风味包每年达到30亿包, “统一”“康师傅”方便面酸菜风味包中,华容县芥菜产品占了六成。作为华容县芥菜产销大镇的三封寺镇,依托龙头企业,舞活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芥菜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

    推广芥菜生产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这个位于洞庭湖平原的小镇芥菜种植历史悠久。但过去,当地农户主要将芥菜制作成“家常小菜”供自家食用或是挑到菜市场,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多少财富。

    2018年12月,三封寺镇泰和村的刘绍亮联合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多亩,以“豆角+芥菜”、“水稻+芥菜”套种模式种植。

    工厂的订单合同,让农户们吃了“定心丸”。 “我们与加工厂签订了合同,所有芥菜收获后都送往工厂,不愁销路。”刘绍亮说,芥菜亩产4-5吨,亩平均收入能达3000元,“现在在家当农民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据悉,2018年以来,三封寺镇借助创建特色小镇的契机大力推广芥菜生产,通过“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高标准落实芥菜生产基地15000亩,其中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面积的扩大,一是为厂家解了燃眉之急,为厂家提供了充足高质的原料,二是促进了芥菜合作社的发展,三是促进了农户、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我家四口人,妻子没有劳动能力,前年靠儿子务工我家脱贫了,但为了不返贫,2018年下半年我种了三亩多地芥菜,去掉成本,去年我就赚了将近4000块,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咯!”种植户危波对奔向好日子满怀信心。

    形成全产业链

    综合产值达8.5亿元

    走进位于三封寺工业园区的云龙菜业的生产车间,一个个方方正正的腌制池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酸菜味道。在不远处的无菌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给腌制成品进行灌装、杀菌、挑选和包装检验。工作人员介绍,一兜新鲜的芥菜要通过10余道工序才能变成一包老坛酸菜的风味包,在“体检”合格后,它们将销往北京、上海、日本、韩国等多地。

    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有现代化加工生产线4条, 高标准室内腌制池128个, 年蔬菜加工能力达4万多吨,2019年,鱼酸菜、调味包芥菜系列产品的订单达亿元。

    “我们整个小镇都与芥菜息息相关,从芥菜的种植到加工成品,全镇约有1.5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三封寺镇党委书记张哲君告诉记者,三封寺镇已经形成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截至2019年底,三封寺镇芥菜产业综合产值已经达到8.5亿元。

    除了生产传统酸菜系列产品,当地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提升芥菜附加值,此前已经创新开发出了芥菜风味速食方便饭,只需将米饭、菜肴、开水拌匀后密封,利用发热包隔层加热,十几分钟后即可食用。

    “绿叶子”变成“红票子”,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三封寺镇依托这一充满绿色的扶贫产业,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让乡村振兴路走得更好更稳。

    ■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陈依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报道
   第A3版:特别报道
   第A4版:特别报道
   第A5版:特别报道
   第A6版:特别报道
   第A7版:特别报道
   第A8版:城事
“稳”为先“保”当头,这个报告暖人心
“绿叶子”变“红票子”,农民过上好日子
鼎极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