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对全省26个县(市)104个乡镇416个村的村干部和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96.05%的村干部和97.14%的村民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明显”。
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文明新风吹遍乡村、乡村治理初见成效、农民生活日见富裕……感受着身边时刻发生的喜人变化,农村干群越来越认同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信心指数更是节节上涨,达到了99.52%。
■记者 李成辉
场景
留住“自家人”,吸引“外来客”
12月18日,长沙城南的市级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村——大托新村,在绵绵阴雨的“梳洗”下,景色更显别致。
走在大托新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清澈的水渠水塘随处可见。大托新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池塘既具灌溉功能又有观赏性质,水体内的生态浮岛使水体得到净化,水体自然变得清澈。在水塘周边还修建了步行道,设立了石制的休息桌椅,成为村民们喜爱的活动场所之一。
“以前港里的淤泥、白色垃圾很多,导致水很脏。”村民们感叹,现在村子环境好了,既留住了“自家人”,还吸引了“外来客”。
从长沙市湘府路大桥沿湘江南下,大托铺特色的饭店酒楼和生态农庄及各类果蔬种植基地不断闯入眼帘,生态休闲产业已日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一到周末,附近的农家乐、垂钓场所往往是“人满为患”。游客、食客激增,也让周边村民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仅在街域范围内就有近千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变化
产业兴农民富,信心指数高达99.52%
大托新村是湖南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11月25日,46岁的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村民罗洪明笑开了怀,浏阳两型产业园的食品企业按期收购了他栽种的6亩芥菜叶,“算下来每亩能有4500元的收成,加上上半年种植刀豆的收入,今年我家的纯收入有4万多元。”
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湖南省首家特色食品产业园,浏阳两型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精准实施产业、就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从“漫灌”到“滴灌”,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2017年,部队转业的文滟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回到老家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嵇家山村承包300多亩虾田。仅仅两年时间,文滟的“莲虾共作”田就实现综合经济作物年产值80多万元,并迅速扩大,带富一方乡亲。12月4日,在雨敞坪镇第二届“新乡贤”表彰大会上,文滟和其他9人一起荣获“新乡贤”称号。在湖南,像雨敞坪镇一样以推广“新乡贤”来涵育文明乡风的地方不在少数。
乡村振兴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省统计局调查显示,96.05%的村干部和97.14%的村民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明显”。农村干群高度认同乡村振兴战略,深切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可喜变化,对实现乡村振兴信心指数达到99.52%。
农村干群普遍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普遍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其中表示“满意”的占64.55%,“比较满意”的占31.55%。
全景
提质增效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于乡村振兴,顶层设计者早已纲举目张。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扎实推进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按照“4+4+20”的思路,重点打造了“湖南茶油”“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湖南菜籽油”四大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崀山脐橙、岳阳黄茶、南县小龙虾、湘江源蔬菜4个片区品牌,支持湘潭湘莲等20个“一县一特”品牌发展。今年分别在香港、澳门、北京、深圳等地举办了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
突出龙头培育,今年为790家企业安排贴息6260万元。继续实施“百企”工程,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家,农业上市企业达到19家。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91元,同比增长9.1%,高于城镇居民和去年同期增幅,预计全年增长8.9%。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8040亿元,同比增长9%。
数说
省统计局调查显示,96.05%的村干部和97.14%的村民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明显”,干部群众对实现乡村振兴信心指数达到99.52%。大家普遍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其中表示“满意”的占64.55%,“比较满意”的占31.55%。谈及自己家庭目前的生活水平,8.30%的村民认为达到“富裕”,51.46%认为达到“小康”,仅有1.54%认为仍处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