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领钙入骨成预防关键

    “年纪大了,爬两步楼梯就喘得不行,提个什么东西都费劲……”,“原来是广场舞的领舞,上周一个转身的动作就把腰给扭伤了,现在还在家里躺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开始流失,骨头也变“脆”了,腰酸背痛、骨折等现象发生在身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

    我国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人群庞大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的人容易腰酸背疼,影响心肺功能,甚至会发生"脆性骨折",即经受轻微外力的撞击或者是摔倒高度低于自己的身高就发生骨折,而且极有可能“一摔不起”。

    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静悄悄的骨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逐渐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心肺功能受影响、骨折等,一般才意识到自己骨质疏松。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1/3,男性约为1/5,且趋势开始年轻化。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2018年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

    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

    重新认识骨骼,是预防骨质疏松第一步

    国家卫健委表示,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年龄增大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

    我们的骨骼是由胶原蛋白、钙和其他矿物质组成,骨骼对身体的支撑力得益于其内部是坚硬的蜂巢状立体结构,其中最重要的矿物质就是钙。人体骨骼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下,它不断地被破坏和重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正是由于新骨骼构造不够快速,无法弥补旧骨的丢失,所以骨头就变得脆弱易碎。

    人体一般在30-35岁时会达到一生中的骨量峰值,到50岁起将会平均每年丢失0.5%~1%的骨量,绝经后妇女平均每年丢失骨量3%~5%,妇女骨量丢失最终可达峰值骨量的30%~40%,男性骨量丢失20%~30%。绝经期后女性骨质流失尤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更高。峰值骨量就如同人体内的“骨银行”,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在“银行”中的“储蓄”越多,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骨质疏松症患病几率和年轻时候积累的骨量峰值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年轻时好好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年纪大了更要好好补钙,从而弥补骨骼里流失的钙。

    骨质疏松就是“补钙”吗?领钙入骨成关键

    专家指出骨质疏松需要补钙,但补钙不是无限制地补得越多越好。如果补钙过多,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容易引发高钙血症、心血管损伤、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影响,甚至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证明,钙进入人体后,在维生素D3的帮助下,从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钙容易“迷路”,有两种不同的沉积途径:一是沉积到骨骼和牙齿这些正确的部位,二是错误地沉积到心脑血管、肾脏、关节软骨等其他器官组织,造成这些部位的钙化和功能衰退。例如钙沉积在血管,不但骨质疏松没有得到缓解,还容易造成血管钙化,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也就是专家们常说的补钙补出“玻璃心”。

    要让血液中的钙不“迷路”,精准进入骨骼、牙齿等人体所需要的部位,需要维生素K2的引领。现代医学证实,维生素K2具有调节钙离子沉积、并将错误部位所沉积的钙离子移除的双重功能。维生素K2可有效激活基质谷氨酸和骨钙素两个蛋白,既减少血液中的钙向血管等软组织沉积,又能抓住这些钙向骨骼“精准迁移”,促进骨形成,让钙真正补进骨骼里。

    维生素K2对于骨骼和心血管健康的意义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与临床的验证。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184名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经过一年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后发现,适量维生素K2可以通过促进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及改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髋部及腰部的骨密度。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也刊登了一项荷兰历时3年的临床研究,通过对244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试等,发现服用180μg维生素K2(MK-7)的女性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更好。

    2004年公布的鹿特丹研究显示,通过长达十年的观察,有4473名没有心肌梗塞历史的参与者,那些每天摄入高水平的维生素K2(MK-7)的参与者,在冠心病、动脉钙化及死亡率方面都显著减少50%。 

    四个注意,全面预防骨质疏松

    2016年《中国中老年健康状况白皮书》把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认知健康列为威胁中老年人的三大疾病。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但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表示单纯补钙的做法有待改进,总体上可以通过4个方面帮助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1、注意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注意适量运动: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适量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而骨折的风险。

    3、注意增加晒太阳:晒太阳能帮助我们身体更好地吸收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晒20分钟,且要注意阳光一定要晒到皮肤上才管用。

    4、注意补充维生素K2:这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方式,也是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的一步。维生素K2就像钙的领航员,能使钙准确沉积到骨骼中,促进骨形成,从而帮助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荣获诺贝尔奖的维生素K2,要注重额外补充

    很多人都不知道维生素K2,它是维生素K家族中的一员,是体内多种蛋白质活化必需的维生素,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双重功能,对人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28年,丹麦生物化学家亨利克·达姆在“小鸡胆固醇代谢”研究中意外发现并命名一种可以防止出血的物质“维生素K”,1939年美国化学家多伊西分离出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并发现了两者的不同。1943年,为表彰他们的发现研究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维生素K2最先是在日本被批准作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而后在美国、欧盟等国都逐步被批准可作为食品强化剂。自此以来,它的疗效及药用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认可。2016年,我国也正式把维生素K2(发酵法)列入到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当中,成为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我们总是喜欢食用天然性的食物来获取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维生素K2在食物中的含量也是我们格外关心的。结合临床研究,一般对成人的维生素K2每日推荐摄入量为90μg,骨质疏松患者一般会建议在180μg/天。但维生素K2的来源很稀缺,日常食物中含量极低,被誉为“铂金维生素”。天然食物中,纳豆是天然维生素K2含量最高的食物,每100克纳豆中约含900微克维生素K2。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纳豆人群,血循环维生素K2的水平相对较高,这些人的髋骨骨折发生率更低。但我国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纳豆的味道和黏稠的口感,而常吃的蔬菜、水果等几乎不含有K2,因此很难从食物来源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2。此外,人体虽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合成微量维生素K2,但合成量远不足人体所需。因而,在必要时需要适时地服用维生素K2补充剂。

    骨质疏松不要慌,正确认识病因,一要减缓骨质流失,二要将钙补到骨头里,切实增加骨量。传统的补钙方式主要解决了钙摄入和吸收的问题,但无法保证血液中的钙元素去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骨骼。维生素K2领钙入骨,刷新了现有的补钙观念,让钙不“迷路”、补得到位,有助于骨骼健康和心血管健康。补钙新时代,补钙同时更要注重补充维生素K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调查
   第A5版:城事
   第A6版:专题
   第A7版:专题
   第A8版:特别报道
你的骨骼亮红灯了吗?领钙入骨成预防关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