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28岁获聘高校教授,这位美女博士火了
刘惠颖:突然被刷屏,压力很大 盘点:并非个例,湖南已有多名“90后”教授

    刘惠颖(资料图片)

    “90后”、美女、博士、特聘教授,这些关键词集中在28岁的长沙妹子刘惠颖身上,她就这么火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近期更新的教师名录显示,刘惠颖已被聘为该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熟悉她的老师说,其实她是个低调内敛又很踏实的人,突然被刷屏,一定压力很大,所以她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三湘都市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90后”教授登上学术讲坛,在湖南并非个例。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以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四青人才”项目推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记者 黄京

    动态

    28岁成特聘教授引关注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在高校要“熬”成教授并非易事,不仅教龄要满足年限,更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所以,当1991年10月出生的刘惠颖,博士一毕业就成为特聘教授的消息传出来,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显示,刘惠颖博士已于今年8月31日正式任职于该学院社会学系,职务为特聘教授。官方介绍的内容还包括,刘惠颖2014年获南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在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她代表香港大学获2018年-2019年度美国富布赖特学者荣誉。目前担任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并担任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此外,该学院11月1日公示的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名单也显示,刘惠颖具备社会学硕士导师资格。

    一般而言,博士毕业进高校基本都是讲师,为何刘惠颖直接就成了特聘教授?记者从中南大学获悉,该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条件中,特聘教授或特聘研究员一般不超过38周岁。另外要对论文、科研成果、课题等都有严格要求,并依据评级标准打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才能被聘为教授。据悉,该校引进特聘教授计划已超过3年,多集中在工科领域。

    成果

    在老年学领域颇有建树

    28岁的刘惠颖被不少媒体冠以“全国最年轻的社会学教授”。尽管“最年轻”一说并无确切根据,但近五年来,她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9篇,这在人文社科领域并不多见。

    而她的研究方向主要与老年学相关,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社区老人的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状况及管理的影响、生产性老龄化与社区参与的政策意义、老年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等。其中,她撰写的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还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道。

    过往

    长郡中学稳打稳扎型“学霸”

    在长沙市长郡中学,刘惠颖的故事也被传开了。原来,她曾就读于该校高0718班,并于201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在她的高三班主任吕纯老师的记忆里,刘惠颖是一个非常刻苦听话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某次考试没考好,或者有时候学习状态不好,她一定会主动找到老师沟通寻求帮助,并迅速调整状态。”

    吕纯说,当时她所在的是文科班,刘惠颖的性格很文静内敛,并不属于班级的活跃分子,但非常适合沉下心来做学术科研。毕业之后,虽然师生间联系不多,但看到学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吕纯倍感欣慰:“她是那种稳打稳扎型的学生,我想正是因为她在整个求学路上一直不松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终能成就今天的事业。”

    吕纯认为,刘惠颖的成功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一定在某个阶段就飞得多高、跑得多快,但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飞得很远、做到极致。

    盘点

    湖南“90后”教授天团走上学术舞台

    事实上,在湖南高校,“90后”成为教授或副教授并非个例,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

    李东:被评“学术先锋”的年轻博导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东出生于1990年。他2009年进入同济大学就读,2013年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后以直博生的方式继续留校攻读,并于201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获聘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东的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博士期间总计发表SCI论文17篇(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李东曾获得校级奖项四项,被评为同济大学学术先锋。据悉,李东在攻读博士期间,提出了场效应光电子晶体管和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一体,研究结果被发表在多家国际顶级期刊上,被同行高度评价为重大的突破。

    陈少威:高颜值副教授刷屏朋友圈

    出生于1991年的湖南大学副教授陈少威,更是成为许多学生崇拜的偶像。

    他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资格,是由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出来的博士,这个项目是中美双方开展的层次最高的官方教育交流项目。

    2018年,陈少威在湖南大学法学院任副教授,因一张模糊的“高颜值侧脸照”在朋友圈中刷屏,网友们称他为“现实版何以琛”。目前,他已从法学院转为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路:22岁被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

    在中南大学,刘路是一个“传说”。2012年,当时只有22岁的中南大学学生刘路被破格聘用为母校的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金,轰动一时。他攻克了困扰国际数学界20余年的“西塔潘”猜想,并投给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海内外科学家的认可。目前,刘路在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担任教授,研究方向是数理逻辑、高维数据处理等。

    观点

    不必对“90后”教授大惊小怪

    与社会关注度甚高不同,很多高校老师对于刘惠颖这样的“90后”成为教授,并不觉得惊讶。

    湖南大学一位“80后”教授说:“在10年前,28岁就成为教授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事,现在虽然不常见,但也并算不上是‘猛料’。”他认为,随着“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以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四青人才”项目推出,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高校,也拿出了很多激励政策支持基础研究,让一批年富力强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安心做学术。

    “很多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求贤若渴,给了年轻学者们较高的头衔、丰富的资源和丰厚的待遇,希望他们能沉下心来做研究。”他认为,对于年轻的教授们而言,“众星捧月”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尽快尽早地拿出标志性成果,才能让科研之路走得更顺畅。

    吕纯老师也认为,社会大众不必对“90后”的教授们大惊小怪。“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接受的信息、各种资源和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变化,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也很多,年轻学者能够脱颖而出会成为一个趋势。”

    “从学术人才成长角度看,不应过于关注其年龄,而应关注其本身的能力和素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中国社会正进入转型期,要让创新人才辈出,就必须破除陈旧的人才思维,“当前,要淡化人才的年龄、资历,重视人才的能力和岗位贡献,这需要全社会形成新的人才观。”

    链接

    教授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转出教师系列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

    《意见》还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完备师资队伍。要求高校建立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民生
   第A5版:城事
   第A6版:城事
   第A7版:经济
   第A8版:广告
28岁获聘高校教授,这位美女博士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