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3日讯 退耕还林二十年,绿水青山新湖南。今天,湖南省退耕还林20周年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小学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20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159.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8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49.17万亩,封山育林221.5万亩。20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完成的退耕地造林任务占了全省四成。
涵养水源32.53亿立方米/年
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以来,退耕还林大大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1个百分点。以前荒山秃岭、水土流失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
退耕还林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土壤侵蚀,提高了工程区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国家林草局2018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为:涵养水源32.53亿立方米/年、固土5321.86万吨/年、固碳266.74万吨/年、释氧629.09万吨/年、提供空气负离子693.06×1022个/年、吸收污染物21.32万吨/年、滞尘3490.43万吨/年,生态价值为1051.35亿元/年。
退耕还林工程属劳动密集型,在采种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500多万个就业岗位。此外,全省310万退耕农户累计获得钱粮补助户平7596元,人均2046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程度。
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还把退耕还林工程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争取集中连片,向困难群众倾斜,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产业政策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据悉,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贫困乡镇920个、贫困行政村11909个、贫困退耕户17940户、贫困退耕人口59484人、贫困户退耕面积66283亩。目前,已脱贫人口26307人。
此外,在退耕还林伊始,不少人担心退耕还林导致粮食减少,但退耕还林实践证明,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88.5亿斤增加到604.6亿斤,同比增加116.1亿斤,增长23.8%。
■记者 李成辉
故事
退耕还林,他尝到了甜头
吉首市矮寨镇的退耕还林大户龙庆贤尝到了退耕还林的甜头。“退耕还林之前广种薄收,种一亩玉米地,收入才二三百块钱,除去人工、生产等成本后,一家六口人年收入仅2560元。”2002年,龙庆贤积极响应退耕还林,种下金秋梨面积6.2亩,第一年丰收就创造了三万多元的收入。在退耕还林的带动下,他又流转土地,发展370余亩金秋梨,产量70余万斤,年收入达200余万元,相当以前种粮食的几十倍。2017年,他成立合作社,带领周边4个村2000余村民走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