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乡村70年蝶变: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 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45.23元增加到14093元

    2018年7月17日,提质改造后的湘乡市茅浒水乡度假村一派生态田园风光。       记者  李健 摄

    9月8日,汨罗白水镇西长村,何荣川和妻子在基地采摘无花果。近年来,西长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种植了蓝莓、桑葚、无花果等特色水果和栀子花,让山沟里的小村庄结出“幸福果”。记者 辜鹏博 摄

    数说

    ■制图  高原

    以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稻谷总产量连续40多年居全国首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猪出栏由1949年的190万头增加到2018年的5993.7万头,外销量、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油茶面积、产量、产值以及苎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油菜、烤烟、茶叶、蔬菜、淡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已达到3265.9亿元。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6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成为全省三个万亿产业之一;省市县三级共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715个。

    9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记者  李成辉

    实习生  龚怡菲  覃久凌

     农业强

    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庾”,露天粮仓之意。华容县的万庾镇,以粮仓命名,这里曾建有积谷10万担的大粮仓。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地农民也常饿肚子。

    81岁的贺淡清老人回忆,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大家出工不出力,年人均口粮稻谷加蚕豆,总共还不到150公斤。

    为了不饿肚子,当地一些地方暗中搞起“分组作业、定工定产、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产量明显提高。1978年春,华容县委书记文启龙到万庾公社红旗大队办点,探索定额包工生产责任制。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贺淡清跟随文启龙,一户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才打消了大家对“包工生产”的顾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实行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形式“利益直接、方法简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立竿见影。

    除了靠政策外,农业发展还得靠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70年来,农机总动力由1949年的0.1万千瓦增长至2018年的634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8%。

    双峰县荷叶镇龙吟村种粮大户曾良告诉记者,父辈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几亩田累垮全家。如今,父子俩靠着一批农机设备,近千亩良田也很轻松。像曾良一样,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成长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推动湖南从农业大省加快迈向农业强省。

    在“双轮”驱动下,全省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28.09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604.58亿斤,已连续五年达到600亿斤以上。70年来,湖南也是全国仅有的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杂交水稻等重大农业技术不断创新,杂交稻研究实现了从三系到两系再到超级杂交稻的三次重大技术创新,不断刷新水稻较大面积平均单产世界纪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冬贵表示,70年来,我省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全面实现了由供给短缺、品种单一向供给充足、种类繁多的转变,食不果腹、凭票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民群众衣食无忧,正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农村美

    省市县三级共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715个

    怀化市鹤城区黄岩管理处白马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置身其中,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一幅美丽画卷:宽阔整洁的乡间公路、白墙青瓦、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马村森林覆盖率达78%,村里有原始次森林、溪谷、溶洞等景观,生态优良。以前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

    2015年,村干部到凤凰县花海考察取经回来后,找准了出路:他们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致力打造“高山景观、石林花海”。昔日杂草丛生的石头山,变成了绚丽多姿的石林花海。

    2015年10月,村里试种的200多亩格桑花竞相开放,游客闻香而来,白马村一夜成名,“仅1个月,村集体收入就有41.76万元。”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百城千镇万村工程”为载体,按照“完善、提升、达标”三个层次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标准(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坚持规划优先原则,全省75%的乡镇编制了乡镇(集镇)总体规划,有9297个村庄编制了村庄发展规划。

    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乡村振兴“第一仗”。2018年,全省共拆除“空心房”41.8万间,新增耕地面积3.35万亩;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0.35万户;洞庭湖区实现乡村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全覆盖;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40座,对污水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4000多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60.78%,90.2%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30%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1.5万个行政村实现了亮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67.8%,累计完成2万多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

    此外,全省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4G移动通信网络有效覆盖率达99.6%,物流配送网络乡村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达86%。

    “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全面铺开,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共建成4742个新农村示范村,其中省级授牌村224个;建成17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授牌村350个。

    建设美丽乡村,各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编制村庄规划,彰显多元化的乡村风格;注意保留田园原始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农民富

     由单一的种养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

    在一栋栋用彩绘装扮的农村房舍墙体上,五颜六色的画面,或浓墨淡彩,或夸张诙谐,或精灵古怪,或一本正经,似梦非梦,亦真亦幻……整个村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来到了一个七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这就是南县乌嘴乡罗文村。

    9月7日,黄先生携家带口从长沙驱车来到这里游玩。一行人参观完村子里的“涂鸦”建筑,一头钻进“巷陌花海”清吧,天气稍凉快点后,又在村民余兰香家绘有创意涂鸦的房子旁合影留念,临走时还买了她家制作的芥菜、榨菜和盐菜。

    69岁的余兰香乐得合不拢嘴,她说,去年单向游客销售农家菜就赚了2万多元。

    70年来,我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竞相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完善。

    在湖南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汇美农业公司的生产基地内,工作人员从朝鲜蓟中提取洋蓟素、绿原酸。洋蓟的生产开发是汇美农业的主打产业,通过不断研发,“土特产”变身高科技产品,亩产值增加了几十倍,最高突破20万元。

    据统计,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年经营收入已突破400亿元,推动了农业主体多元化、产业专业化、业态多样化。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由单一的种养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部分地区已实现就地就业、安居乐业。

    2009年12月15日,娄底市娄星区茶园乡梨子村64岁的村民曾友发领到了一个半月的基础养老金:82.5元。这标志着,湖南农民也能领取养老金了。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从开始试点时的每月55元,到2018年已增至每月103元。

    农村一二三产业日趋融合,推动土地流转,拉动农村房租价格上涨,许多农民开始有了财产性收入。2018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93元。而194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5.2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5.2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93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18年的12721元。

    “腰包渐鼓”的农民,向着美好生活大步迈进。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21元,其中教育、文娱等改善型消费增长最快。

    见闻

     “大美新村”让生活更美

    9月10日,常德市澧县复兴镇大美新村村民王先海正在收拾自家的屋子。

    “没想到能住上和城里一样的别墅。”看见记者,他高兴地说,现在的房子即便不收拾也比以前住的破旧瓦房强上很多。

    在村子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红砖蓝瓦的农民新居十分亮眼,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一个小型的健身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王先海的屋子前面是成片的橘子树,远一点还能看到碧绿的曾家峪水库。让王先海和很多村民感到幸福的,除了村里的新居,还有大美生态家园。

    作为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和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大美生态家园是集旅游休闲、垂钓竞技、宜居新村、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不用外出打工,家门口照样拿高收入。”王先海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主要是靠种橘子来卖钱,橘子能卖出好价收入就高,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但现在不同了,王先海除了要打理好自己的橘园,平时还在大美生态园的一家饭店内负责清理工作,“在村里工作还能顾上农活,每年能有七八万的收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特别报道
   第A6版:特别报道
   第A7版:民生
   第A8版:法眼
湖南乡村70年蝶变: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