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1年专注,他让山区职教成了“金字招牌”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刘迪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湘

    模范教师

    “办职业教育,难;办中职教育,更难;办好中职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刘迪凡回首躬耕山区中职教育31年的艰难历程,感慨道。

    跨过那个职业教育门庭冷落的年代,刘迪凡凭着知难而上的勇气与韧劲,率领他的团队打了一场山区中职教育的“翻身仗”,让中职教育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总投资8.1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的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迎来1600名新生入读。学校办学规模达6000人,年社会培训规模1万人次。近日,刘迪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将一个个学生送上岗位

    1988年,刘迪凡来到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那时,职业教育还是新生事物,发展前景不明,社会认可度低。与普高招生“挤破门”的境遇相比,中职学校常常是门庭冷落。每到招生季,刘迪凡便开启了“劝学之路”,翻山越岭给学生送录取通知书,但换来的常常是百姓的冷言冷语。

    “一定要办有尊严的职业教育,一定要办老百姓瞧得起的职业教育!”刘迪凡抱着这样的信念坚守着职教初心。当时,刘迪凡很羡慕别的职业学校能够有固定的厂子让学生实习,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有好的出路,刘迪凡联系了广东、深圳的几家企业,给的回复都是:“你可以把学生带过来,但只能等我们有岗位需求的时候才能够进人!”

    就这样,刘迪凡带着200多名学生,坐7个小时汽车从安化到长沙,再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为了节约开销,他们找最便宜的旅社或者睡在厂房里。靠着双脚去一家家工厂拜访,将一个个学生送上岗位。在广州一家电视机厂,他们通过一番努力,最开始留下了3个学生,后来厂里觉得这3个学生专业素质不错、踏实肯干,第二年又要了10多个学生,通过五年的联系与学生的表现,最后整个专业的学生都有了在厂里上岗的机会。

    “农字号”专业的精准发力

    安化是山区农业大县,90%以上的农民以种养业为主。作为一所挂着“农”字招牌的中职学校,学校从县域实际出发,租赁荒山5000亩,开辟天花山综合开发场,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精准对接。以此为依托,学校开发推广猕猴桃、板栗等特色水果,以及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20多项,培养省市级科技带头人153名、科技示范户500多户,带动基地周边近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1年12月,安化黑茶学校在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正式挂牌,瞄准市场需求,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叶生产与制作、茶艺传承与推广、茶产品营销从田间地头搬进课堂,规范化的专业培训铺展开来,为本土企业培养专门型技术人才。

    “既懂生产,又懂营销;既了解茶文化,又会制茶……”自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开办以来,还没到毕业季,学校应届毕业生就被企业抢订一空,成了“香饽饽”,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自此,学校与县内外24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农字号”专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刘镇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广告
   第A4版:视点
   第A5版:民生
   第A6版:民生
   第A7版:城事
   第A8版:经济
最高温38℃!“白露”的味道为何变了
新兵入伍:
一封家训伴征程
31年专注,他让山区职教成了“金字招牌”
长沙又添一所
公办特殊教育学校
手足口病等肠道
传染病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