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7月0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道转兵:伟大转折的开端,是尊重客观实际的决策
“万万火急”电令,让中央红军虎口脱险

    ——记者再走长征路

    通道侗族自治县转兵纪念馆。

    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罗蒙山下,通道转兵纪念馆雄壮矗立。在一座县城里,为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建立纪念馆,足见通道转兵在历史上的重要性。6月29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记者随“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团来到这里,近距离触摸到了这段历史的温度。 

    ■图文/视频 记者 陈普庄 何佳洁 实习生 刘品贝 航拍素材/记者 童迪

    复原的记忆:桌椅、煤油灯、地图

    通道转兵纪念馆由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恭城书院等部分组成。其中,主题陈列馆通过大量的文物、史料、素材,呈现了通道转兵的全过程及重要历史意义;恭城书院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通道会议旧址。在这里,记者看到,开会的桌椅、煤油灯、地图等场景都被复原,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通道转兵纪念馆的一面墙上,赫然写着这样几行字。这是历史的评价,也是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

    通道转兵,伟大转折的开端

    时间回溯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突围。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中央红军在湘江损失惨重,兵力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建议,重新研究红军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此时蒋介石已经在红军原计划北进湘西的路上布置了20万精锐部队,就等着红军往里钻。”当地的红军长征史研究专家胡群松向记者介绍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评述道,“红军如果继续往湘西去,势必陷于重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同,他邀请毛泽东列席会议。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在恭城书院召开,参会者7人: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李德。博古、李德固执己见,坚持要按共产国际的计划挺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主张转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去——在通道西面的贵州黎平,只有黔军的一个团及民团3000余人把守。

    历史之幸,会议最终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主张。《红军长征史》写道:短促的通道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也是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

    解读

    “万万火急”电令背后

    在通道转兵纪念馆,记者见到了那张“万万火急”转兵电令的影印件。会议结束后,中革军委马上向各军团、各纵队下达了转兵的命令。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描述:“部队在12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名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正因如此,才有了此后的黎平会议,有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胡群松评价道:“通道转兵”是一项尊重客观实际的决策,挽救了危难中的3万多中央红军,体现了红军长征转折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集中、勇于担当的精神。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发挥集体智慧来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积极作为,勇敢实践,才能夺取胜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民生
   第A5版:民生
   第A6版:城事
   第A7版:城事
   第A8版:经济
   第E1版:高考复读
   第E2版:高考复读
“万万火急”电令,让中央红军虎口脱险
大货车侧翻漏油,公交司机热心救人
路边违停用衣服遮车牌,记12分罚两百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