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8日讯 “过去,公路治超多采取路政交警人员‘定点+流动’模式,治超人员承受了较大的安全风险,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治超更精准,并且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执法。”省治超办主任、省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汉华介绍,近年来,我省推进公路治超由“人海战术”向科技化迈进,不出门便能知车辆超限超载情况。
4月28日,站在长沙县唐田公路超限检测站的指挥调度中心,区域内各个站点的详细视频情况、治超执法员巡逻的轨迹和办案的过程、各个源头企业车辆的出场情况等均一览无余。当有超限超载车辆经过时,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将自动称重、识别牌照、拍照取证、发出预警。
据悉,自2018年8月启动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以来,截至目前,长沙市共检测车辆72.4万余辆,公路部门立案1125起,结案356起;超限超载车辆数量下降67%,超限超载比例30%以上的严重超限超载车辆数量下降89%。
为推动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湖南省在长沙市开展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的同时,加大对省、市、县、站四级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记者 和婷婷 通讯员 唐星波 谢忠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