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2版:给信用“充值”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频繁跳槽,也将影响个人信用?
浙江省人社厅回应:仅针对恶意频繁跳槽行为,相关细则尚在研究中

    最近,关于个人征信,引起广泛热议的还有“频繁跳槽将影响个人信用”之说。

    “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近日,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的上述发言,引起外界的广泛讨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省人社厅回应,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针对的是恶意频繁的跳槽行为,相关细则尚在研究中。

    浙江拟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你怎么看?南都NDX实验室发起热点站站队,两天时间,共有3017人参与投票,其中81%的网友表示反对。有反对者认为,恶意频繁跳槽行为本身,是否属于信用体系的衡量范畴,仍值得探讨。

    【事件】浙江拟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八成网友反对

    3月30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平安在宁波参加了一场小型的企业座谈会,会上针对招工难、员工流动频繁的问题,几位企业代表“大吐苦水”。

    对此,葛平安现场表示将就员工离职实施制约措施,推进人社信用体系建设。“对单位和个人我们都要建立信用体系”,他说,“个人频繁地辞职和就业的话,那肯定他的信用成问题了。”

    频繁跳槽将和个人信用分挂钩?这引起了网友的热议。4月4日,南都NDX实验室发起投票,截至6日14时,在参与的3000多名网友中,有2436人表示反对,占比81%,另有581人持支持意见,占比19%。

    支持者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招工和培养人才都需要投入成本,如果人员频繁离职,肯定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并且恶意跳槽行为确实存在,有人几天换一家企业,然后通过投诉来索要赔偿金,中小企业也是“职场碰瓷”的受害群体。

    更多人则表示反对,因为在企业面前,员工绝大多时候处于弱势,企业想裁员就裁员,员工一点主动权都没有。难道离职就是信用不好?

    【回应】仅针对恶意跳槽,失信企业也会纳入其中

    4月4日,有媒体记者专门就“浙江是否会将跳槽记录和信用体系挂钩”的问题致电浙江省人社厅12333热线。工作人员明确否认,还反复强调:“这只是新闻媒体的解读和网络平台的消息,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有关文件,也没有定论。”

    而此前,有浙江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但有些人如果通过恶意、滥用跳槽的方式,从单位索要经济补偿金等,信用才会受到影响。打算推进的信息体系建设针对的也是恶意跳槽。

    尽管浙江省人社厅已及时回应,但外界的疑虑仍在。

    记者总结发现,公众的一个质疑点在于,如何界定会影响信用的恶意频繁跳槽行为,一年几次算频繁,什么行为属于恶意?上述标准很难量化和操作,或造成滥用信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

    在互动投票中,当被问及如果频繁跳槽计入个人信用系统,是否会影响跳槽决定,有37%的人表示会受影响。

    据悉,目前浙江省人社信用体系仍在研究中。从投票结果看,有22%的公众认为这套体系应考虑的问题包括“不仅针对个人,企业的失信行为也应纳入其中”。一些网友表示,如果企业方以隐瞒重要信息试图让员工加快入职,或者在面试时承诺的基本不实现,那么也该把相关企业列入信用黑名单。

    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童伟宏曾回应记者,目前这套人社信用体系仍在研究,失信企业和恶意跳槽问题都会纳入其中。未来如果要制定相关细则,将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以兼顾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分析

    处罚频繁跳槽

    可操作性有多大

    其他地方情况如何?从记者的调查来看,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出现。

    北京市12333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把求职者的跳槽记录与个人信用相联系。

    而上海市12333接线员干脆告诉记者,择业自由本身就是劳动者的权利,人社部门对此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干预。上海也没有将信用记录和跳槽挂钩的政策。

    虽然目前各地还没有出台类似规定,但在将来,这会成为可能吗?

    一位曾经历过多次劳动仲裁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现阶段的法律法规来看,要判断并处罚所谓的“频繁跳槽”“恶意跳槽”,并没有可行性。

    该人士指出,从他所看到的案例来看,除非劳动者在跳槽过程中窃取了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否则不会干预员工的跳槽行为。

    也有人担心,是否存在员工通过反复离职,骗取裁员赔偿金的情况?对此,这位人士表示,只有被动离职才能获得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赔偿金,主动离职得不到这笔钱。

    延伸

    征信报告“硬查询”次数过多

    会影响银行贷款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次数太多会影响贷款申请审批?记者采访了解到,如果过多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确会对贷款有影响。

    据悉,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等金融机构查询记录属于硬查询。工行广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硬查询”次数过多会对申请银行贷款有影响。所谓“硬查询”就是因审查客户的融资申请而产生的查询记录。

    招行广州分行表示,不管是个人自己查询还是授权别人查询,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侧面表明客户潜在负债压力较大,客户潜在风险较高。

    融360贷款分析师吴超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个人征信报告因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被不同机构多次查询,但征信报告却显示该段时间内用户没有成功获批新贷款或成功申请到信用卡,那么,银行有理由推测该用户财务状况不佳,还款能力堪忧,拒绝用户的申贷请求。

    征信报告查询

    多少次算频繁查询

    据了解,个人有权每年2次免费查询本人征信报告,其余查询每次收费10元。

    即便自己很少或者不查征信记录,但是实际上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的时候,合同中都会有授权金融机构查询的条款。

    记者发现,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不过多家银行均以内部风控规则,不能公开为由拒绝透露。

    有业内人士表示,1个月不要超过5次,2个月不要超过10次。

    为了避免频繁查询,有业内人士建议,不要轻易查询贷款额度,也尽量减少信用卡申请或互联网小额贷款的申请。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声称花钱就能洗白征信的做法,一定是骗人的。

    央行广州分行表示,个人征信信息只有报送机构才有修改权限。如果个人发现自己信用报告中的贷款信息错误,可以向贷款机构质询,也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网点申请异议处理流程来解决。    

    ■来源: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广州日报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民生
   第A5版:民生
   第A6版:城事
   第A7版:经济
   第A8版:2019湖南车展
   第E1版:给信用“充值”
   第E2版:给信用“充值”
频繁跳槽,也将影响个人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