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是很多人的期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省将如何行动?3月4日至6日,湖南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与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举行。省卫健委、省医疗保障局等5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推出 14项“硬核”举措,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病。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刘龄予
现状
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存问题
新一轮医改以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问题凸显,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从诊疗人次增长来看,2012年至2017年,全省总诊疗人次增长了17.08%,但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增幅仅为1.26%。从诊疗人次占比来看,全省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占比由2012年的18.19%下降到了2017年的15.73%。
此外,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年龄高的“三低一高”现象,极不适应居民健康保障的需要。目前全省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共8000多名,仍有7000名左右的缺口。
人才方面的困局也不容忽视。一些医院青年人才难留,如湘南某县,仅2017年向县级医院和沿海城市流失的基层医疗骨干人员就超20人。村医结构老化,目前全省60岁以上的村医占比高达33.99%,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6.57%。
措施
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设立基层卫生人才津贴
省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陈小春介绍,《措施》推出了14项“硬核”举措,落实政府办医投入职责, 明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
要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人才的保障是关键。《措施》指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标准为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标准为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人。自2019年起,利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公费大专人才三年(2018-2020年)培养计划,每年招收1000名。
《措施》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参照“片区农村基层教卫人才津贴”的做法,自行设立基层卫生人才津贴,重点向边远乡镇倾斜。
消除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
《措施》强调,省级财政加大对贫困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修缮和设施设备支持力度。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编制中心乡镇卫生院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发展规划,优先加强急诊、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功能检查科等科室技术力量配备和硬件建设。
支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家及团队领办或合办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
同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度要加大,消除行政村卫生室“空白村”,到2022年,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引导和鼓励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
两会连线
全国政协委员徐自强建议:
允许有能力的医护人员多劳多得
政策的背后,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哪些改善?具体该如何落到实处?3月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连线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
徐自强表示,2018年他随全国政协委员考察组针对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情况到我省的长沙、益阳、湘西等地考察,“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地方”。
首先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施在逐步完善。一般的乡镇卫生院、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置了心电图、B超、检验室, 有的还配有X光机,一些基本的检验检查可以在基层完成。
“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徐自强感受到,目前基层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配置进一步充实。据调查,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在数量上接近国务院设定的目标。
“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目前我省的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一些不足。”徐自强坦言,由于待遇问题,部分全科医师不愿、或不安心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仍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简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
徐自强建议,首先要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完善医疗设备设施。其次是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第三,管理上也需要下功夫,充分领会国家的医改精神,采取适宜的激励机制,允许有能力的医护人员多劳多得,调动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放宽基本用药目录,增加常用药物的品种,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