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视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9年02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陈万权:
麦田守护者,30多年战“锈病”

    一个南方山区的农家孩子,听着父亲要为农民服务的叮咛长大。从农业大学毕业后,30多年行走在麦田里,和一种叫做条锈病的古老而狡猾的真菌病害展开了拉锯战。最终,他带领团队锤炼出“中国方案”,近10年来每年为国家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在全球小麦主产国里,中国第一个实现了“有病无灾和持久控制”。

    2018年度“湖南光召科技奖”评选,将殊荣送给了他。

    2月下旬的一天,在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西路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简称麻类所),记者见到了立下赫赫战功的陈万权研究员。5年前,他服从组织安排从北京来到长沙执掌麻类所,在继续大战“锈病”的同时,还实现了麻类所综合实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排名猛进了十多位,而且推动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的战略科技合作。

    话题离不开几十年的老对手。小麦条锈病有多大威力?“如果不加以防治,百姓餐桌上平均每2碗面条就有1碗被它夺走!”陈万权说,在患病的麦田里走一趟,麦叶上布满一条条铁锈色,裤腿也会被染成黄色。

    条锈病的病菌孢子,肉眼看不见,年年都做恶。科学家们发现,夏天清凉的西部高原成了夺麦杀手病菌孢子的老巢,直捣老巢可谓事半功倍。陈万权背着行囊到偏僻艰苦的四川阿坝和甘肃陇南蹲点调查和试验研究。

    如何在老巢尽可能减少菌源?陈万权牵头提出了“中国方案”,研发出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时晚种以及带药侦察、打点保面和实时监测、统防统治等多种防病关键技术,构建了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减轻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以此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陈万权是主持人,成为我国植保界近30年来唯一的国家级一等奖。

    聊到伙伴们爆料的“下田做病害调查时,三个人调查的面积只能和他一个人比”,记者想知道陈万权有什么秘诀?他笑着从座位上起身,弯腰低头演示起来,边漫步边说:“搞多了就熟了。我每步是0.7米,弯腰低头到两眼视野1米宽的程度,有多少病害、有多少麦株,一目了然。”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孙进昌 廖勇凤

    链接

    “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简介

    万步炎:中国深海钻机第一人万步炎,男,1964年出生,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主持研发了国内全部在用海底钻机装备与技术,使我国海底钻机技术从无到有并跃升为国际领先。

    刘飞香:实现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中国智造刘飞香,1963年出生,教授级高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国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产业的发展中,主持攻克了3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牵头研制了国产高速铁路轨道系统,率先实现了高铁轨道系统国产化。

    吴义强:开辟木竹秸秆加工新天地吴义强,男,1967年出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近30年来在木竹资源、农业秸秆等加工利用领域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创制竹材资源节能环保高质化加工利用新技术,为实现湖南千亿竹产业战略目标提供了重大支撑。近3年部分应用企业新增产值70亿元。

    陈万权:男,1962年出生,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病害科研工作,揭示了作物多样性调控病虫害效应与机理,防病增产效果显著。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每年在全国推广应用7000多万亩次、增收节支30多亿元。

    赵中伟:清洁高效提钨取锂赵中伟,男,1966年出生,中南大学教授。发明了“基于碱法体系的难冶钨资源高效利用”、“硫磷混酸体系协同分解钨矿”等系列钨冶炼技术,实现了我国复杂钨资源的清洁、高效生产;发明的盐湖提锂技术,相关转让经费超过1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视点
   第A4版:视点
   第A5版:民生
   第A6版:城事
   第A7版:经济
   第A8版:纵览
   第E1版:关注罕见病
   第E2版:关注罕见病
湖南科技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
麦田守护者,30多年战“锈病”
项目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