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在去往平壤的火车上,现在到达朝鲜新义州。”10月24日上午10点,71岁老人田兴华激动地向记者发了条信息。他是湖南省档案局退休干部,也是志愿军烈士遗孤。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24日,包括他在内的37位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将赶往平壤参加25日上午的志愿军赴朝作战68周年纪念仪式。田兴华此行祭拜他未曾谋面的父亲田全仁。
那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异国大地上,有着当年240万名中国志愿军战士留下的印记。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伤亡、失踪、被俘36万余人。但在那里,也是田兴华这辈子和父亲最接近的距离。这一程,他的心情无法平静。
■记者 石芳宇
逃离
只为加入人民解放军
据了解,田全仁家在湖南辰溪县水井乡旧村(解放后为新村),家里有三兄弟,他排行老大。按当时抽壮丁“三抽一”的规定,应抽到田全仁。1947年1月的一天夜里,田家早已紧闭门窗,一家人安然入睡。一阵急剧的狗吠撕裂了夜幕下的平静。意识到大事不好,田全仁一轱辘从被窝里爬起来,发现十几个火把影影绰绰往大院赶,依稀能看清米保长带人来抓壮丁。田全仁匆忙穿上衣服,打伤一人冲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当中。
那时,妻子孙宝珍还有孕在身。一个月后,她突然接到丈夫的信,他已逃往华东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被分到华东军区25军74师222团一营机枪连任军械上士。
1947年6月,田兴华出生了。3岁时,母亲终于告诉他,父亲是一名光荣的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在遥远的地方当兵。尽管没有见过父亲,也没有照片,小兴华仍在心中勾画出父亲的模样,他希望有一天出现的会是父亲。
噩耗
丢下妻儿血洒异国
1953年8月,兴华6岁了。一天上午,母亲牵着他到离家7华里外的辰溪县人民政府民政科,领取父亲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及一些遗物。那时孙宝珍才24岁,新中国成立不到4年,一切都充满着希望,而她无尽的等待,盼来的却是丈夫的一纸革命烈士证书。
孙宝珍感到五雷轰顶,抱着遗物泣如雨下。 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每月从县民政科领取60元的抚恤金维持生活。由于过度劳累,再加上思夫成疾。1960年9月,年仅31岁的孙宝珍因病医治无效,丢下年幼的儿子离开人世。12岁的田兴华成了烈士遗孤,民政科的工作人员关心烈士孤儿,将他的户口迁至县城吃国家粮。
成年后的田兴华从父亲获得的荣誉勋章得知,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田全仁的革命烈士证书上写着,1953年7月15日在432.8高地战斗中牺牲。“我翻阅过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书籍,也听过很多前线的故事,想从中寻得父亲的哪怕一丝痕迹。”田兴华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父亲的烈士证书,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父亲的故事,“1951年,父亲所在的解放军第25军接到命令,撤销25军制,辖属74师随志愿军第24军入朝参战。”
1953年夏,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已受到敌军的猛烈冲击。“7月13日19时30分,志愿军74师攻击部队向五圣山平康冲击,222团为第一梯队。14日13时30分开始,作战骁勇的一营一连和机枪连猛烈攻击432.8高地,这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异常激烈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天,打退了敌人的22次进攻。”说到这里,田兴华的眼睛变得潮湿, “时任代军长张震命令74师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扼守既得阵地之要地432.8高地。15日8时起,敌军向432.8高地发起连续的疯狂反扑。经过反复争夺,222团最终完成坚守任务,父亲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的。”
追寻
父亲身埋何方?
从懂事起,田兴华一刻都没有忘记过寻父。如今他的忠骨在何处?如不能在父亲埋骨之处祭奠,带回父亲墓里的泥土,将其与母亲合葬,怎对得起含辛茹苦生我育我的母亲?
田兴华曾辗转多地陵园及博物馆寻找父亲名字,却毫无结果。“父亲您在哪?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寻到您的名字?”2017年8月,他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求助信,并收到了福州民政局寄来的受理情况告知单。但因时间久远部队编制和隶属几经演变,寻找进度十分缓慢。
所幸的是,后来他了解到父亲所在的第25军74师驻防福州市闽侯县。他立即动身前往闽侯县,并通过当地宣传部在《闽侯乡音报》上刊发多篇寻找父亲战友的文章。之后,不少志愿军老兵打来电话。2016至2018年,田兴华曾先后3次去闽南县,寻访了25名当年与父亲并肩作战的志愿军老兵,记录下103名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信息。与父亲当年同在一个连的陈礼源老人告诉他,田全仁爱好二胡,买菜回来休息时会在连里拉。
这是田兴华寻父6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关于父亲的信息。田全仁就是在1953年7月14日夜间冲在最前面,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该营通讯员尤本灿告诉他,平康432.8高地牺牲的指战员,一般安葬在平康。田全仁烈士应该长眠于朝鲜金城地区平康志愿军烈士陵园。
赴朝
祭奠父亲英灵
“60多年来,寻找父亲的信念一直萦绕心间,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一定让他游离异乡半个多世纪的英魂落叶归根。”田兴华告诉记者。
10月24日,田兴华与志愿军老战士及烈士后代一起,从丹东出发,去朝鲜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68周年纪念仪式。因平康志愿军烈士陵园离三八线很近没有开放,他们将前往金化郡九峰里和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
对于71岁的田兴华而言,这一次去朝鲜意义非凡。九峰里是父亲部队团部所在地,离父亲牺牲地很近。在志愿军烈士后代中,还有很多和田兴华一样命运相同的人,一生连他们亲人的墓地都没有去过一次,能到父辈的坟前烧一张纸,扫一次墓对他们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也是永远不能放下的心愿。
这一行是否能找到父亲?田兴华并没有把握,“如果找不到,就在无名烈士的合葬墓捧回一抔泥土,与母亲埋在一起,了却母亲和我多年的心愿。”
链接
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志愿军首批作战部队1950年10月19日入朝。志愿军赴朝后的首战,是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的一次遭遇战。此战经约1小时,全歼敌军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共毙伤俘敌470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缴获各种枪16枝、火炮12门、汽车38辆、战马3匹、报话机2部。战后毛泽东致电:“庆祝你们初战胜利。”此战役之后,我军第118师、120师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
1953年朝鲜停战,阵亡的志愿军官兵中只有极少部分归葬祖国,其他绝大部分烈士的遗体在战争期间就地掩埋,或在战后收集埋葬在朝鲜62处志愿军烈士陵园,总数达18万人之多。国内也有沈阳、丹东等4处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