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段胜峰来说,10年前,位于西非的利比里亚,只是地图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而现在,利比里亚已成为他的第二个“家”,承载着永远挥不去的记忆。
2008年,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这是长沙理工大学在国外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利比里亚历史上的第一家。同年7月,段胜峰赴任孔子学院第一任中方院长,也开启了他长达四年、刻骨铭心的“援非之旅”。
废墟中“长”出来的孔子学院
经济落后,安全保障较差,卫生堪忧……赴利比里亚前,段胜峰已经听到了不少这样的描述,他也做足了要接受考验的心理准备。但真正踏进这个国家,段胜峰还是吃了一惊。“那时刚结束内战5年,城市一片废墟,倒地的电线杆、被烧焦的楼房、满是弹孔的墙壁随处可见。”段胜峰回忆,当时,利比里亚大学里没有水电供应,每天的生活用水只能靠打井水来支撑;发电机每天仅供6小时电,还时常会出现断电情况,“手机信号也非常弱,更不用提网络。”
利比里亚还是疟疾的重灾区。段胜峰没有“幸免”,他得过疟疾也患过伤寒,“最严重的一次疟疾,连续打了十三天的吊针,九天高烧不退,暴瘦二十多斤,衣服都穿不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段胜峰坦言,孔子学院筹建的难度之大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但他咬紧牙关坚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利比里亚首个孔子学院开课了,一下子来了40多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非洲大学生。“不过因为当时教室还没建好,连续3个月,我带着学生露天上课,下面蚊子咬,头上太阳晒。”
“中国元素”走进利比里亚
2008年12月18日,由长沙理工大学与利比里亚大学联合创办的孔子学院正式成立,这是该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为了让当地学生迷上中国文化,段胜峰和其余三名学校派驻的汉语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甲骨文到兵马俑,从《茉莉花》《浏阳河》到窗花剪纸,我们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渐渐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追逐日益攀升,学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段胜峰说,后来有了固定的教室,每堂课都是满座,连过道里都站满了来听课的学生。
段胜峰回忆,做事拖沓、不守时在利比里亚比较常见,但段胜峰和其他几位老师却坚持做到“守时、讲信用”,并告诉当地学生,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也深深感动了当地的学生。
文化语言推广结出硕果
段胜峰见证了孔子学院的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他也被国家汉办评为“孔子学院先进个人”。任期满后,2010年,段胜峰决定再延期一年,留在利比里亚。
在中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化、语言推广工作结出硕果累累。2009年,汉语课程进入了利比里亚大学的学分系统;2017年,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中小学汉语教学点开班,目前中文学习已经逐渐纳入到了利比里亚国民教育体系……
对于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段胜峰认为,在学生培养方面,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层次,还要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让当地学生真正掌握汉语知识,将汉语当作工具,并且结合专业,如“汉语+电子技术”,让他们实实在在获益。
■记者 黄京 陈舒仪 实习生 陈景涵 通讯员 喻玲
数据
千余非洲学生
留学湖南
目前湖南省高校共有在校留学生4000多人,其中非洲留学生1102人,分布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4个高校;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与非洲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非洲建有中南大学刚果金外交学院孔子学院、湘潭大学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和湖南城市学院加纳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等4所孔子学院;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赴非洲任教,常态化开展与非洲高校的交流互访。
我省积极支持高职院校为在非企业员工开展境外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4254人次,涉及卫生、水利、环境、道路运输、轨道交通、能源矿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