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要闻·时政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金钱消费”习俗的演变

    老话说,有钱没钱都得过年。在古人眼里,过年时的钱并不单单是一种货币,它还被赋予了多种祈福禳灾的功能:比如“压岁钱” 能辟邪趋吉,挂“门钱”能抵御“疫神”……

    挂门钱

    过年时流行的“钱年俗”还有“挂门钱”,这种“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门钱,顾名思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民间眼里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乃五色纸钱。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岁晚节物”条记载了当时的年俗:“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挂门钱风俗是为了迎接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灾驱疫的需要,与门挂桃符是同一原理。

    压岁钱

    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压岁钱又写作“押岁钱”,还有“拜钱”、“岁钱”、“新年岁”、“分岁钱”、“守岁钱”等多种叫法。古人是这样定义的:在过年时“赠小儿钱,曰压岁钱”。

    这种概念的“压岁钱”,也是最为流行的说法。压岁钱的产生与古人对钱币功能的崇拜有直接关系,古人认为,凡钱都有“厌胜”功能,能辟邪趋吉,保健康平安,压岁钱的民俗学功能,最初就是“厌胜”。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中条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这个说法,反映的就是“压岁钱”的本义。在同一词条中,富察敦崇又称,“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如何给小孩子压岁钱?通行的是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后,长辈就会递过准备好的压岁钱。其实,清代最讲究的是将钱用红线串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房间。

    摇钱树

    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据说这种神树,古人希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稍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然而,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并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

    老北京过去就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风俗,那时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其制作方法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在南方,过年也流行挂“摇钱树”,与门钱一样,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袁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要闻·时政
   第A4版:春运进行时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科教卫
   第A7版:市州新闻
   第A8版:经济·消费
   第A9版:经济·消费
   第A10版:经济·消费
   第A11版:消费调查
   第A12版:经济·操盘
   第A13版:中国纵横
   第A14版:时事纵横
   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第A16版:文体看台
   第E1版:网络水军调查
   第E2版:网络水军调查
   第E3版:大茶视界
过年“金钱消费”习俗的演变
我国古代春节如何串门
大师的春运
身边经济学
父亲的彩虹桥
我学会了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