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琪 通讯员 魏惊宇
本报1月14日讯 “从没想过,我还可以重回‘人间’”12日上午,来自岳阳的张女士在病房中感慨道,一年多了,因患肌张力障碍,深受持续痉挛折磨的她,终于通过DBS手术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身体持续痉挛曾欲轻生
35岁的张女士是一名药剂师。平日里工作十分辛苦,生活压力非常大。2016年的一天,她忽然感到脖子僵硬不适,肩膀不受控制地抖动,走路也不稳。
随后的一年多以来,张女士症状持续加重:肢体不停痉挛扭转,需要两三个人同时按住她,不然就会全身撞伤,后脑勺的头发都被磨掉,睡觉只能趴着,完全没有办法平躺。
无法承受巨大痛苦的张女士还动了轻生的念头,她不愿与人交流,时常把家中的窗帘拉紧,一个人趴在床上。“她以前是药剂师,可现在活得没有一点尊严。”找不到有效的治疗办法,张女士的父亲非常绝望。
植入“脑起搏器”后正常生活
“大脑萎缩得厉害,完全不像30多岁的大脑。”1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蒋宇钢教授、主治医师周倩为她进行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通俗地说就是给患者大脑特定的神经核团(黄豆大小)里植入一个电极,打开电极开关就能有效控制肌张力障碍的运动功能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当医生打开DBS的遥控器开关,张女士不停扭转痉挛的四肢慢慢停止,原本僵硬的身体渐渐变得柔软,她试着慢慢从病床上坐起来、站起来,走了两步。喧闹的病房突然安静,她的父亲、旁边病床的陪护、科室护士看到这幕都难忍激动的泪水。
现在张女士越来越好,这些天她不再痉挛扭动,可以正常地行走,吃饭、喝水……笑容也比以前更多了,“从没想过,我还可以重回人间!”张女士感慨道。
链接
我国约有40万名肌张力障碍患者
据了解,全球大概有超过300万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国约有40万患者,这是一种不自主、由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持续性收缩而引起的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综合征,症状常常还会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
目前针对肌张力障碍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在手术治疗以前,多是通过药物或者是注射肉毒素缓解肌肉张力过高,以减少痉挛发作次数、缓解疼痛等,2016年,中国CFDA批准DBS手术用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健康
总喊疼却查不出毛病,在装病?
本报1月14日讯 总感觉身体不适,可跑了多家大医院都没查出病因,家人还一度以为她在装病。这是记者今天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的一则病例。经医生诊断,这是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
60岁的李女士最近一年总感觉身体多处不适,全身无力,怕冷、恶心,上楼时感到心慌、胸闷。先后辗转省内各大医院就诊,做过多次检查,检查费都花了一万多元,可结果都是正常,其他医生也说没什么问题。“医生,你说我妈有没有可能是在装病?”李女士的儿子小声问道。
医生详细了解李女士的病情及查看她的检查结果后,诊断其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
“对这一类患者,一般家里人并不理解,很多会以为这是患者在装病,这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程明介绍,目前,躯体形式障碍发病原因还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及生物学因素有关。如曾经受过精神创伤,长期与慢性疾病患者生活在一起,生活中缺乏人关心,或者具有敏感、过度关注躯体症状和自身状况的个性特点。
医生提醒,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早点到专业机构就诊,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让患者逐渐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性质,并不是器质性疾病, 让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 解除或者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并指导其学习肌肉放松、冥想等技巧来控制躯体症状,帮助其减轻症状、改善功能。“躯体形式障碍治疗过程中,家人的理解支持很重要。”
链接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种病症常表现为:胃肠道不舒服、打嗝、恶心、呕吐、腹胀等等;有时候会表现异常的皮肤感觉,如身上发痒、刺痛、手脚发麻等。还有一些人表现为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慌、胸闷。有些女性则表现为月经方面的问题。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