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真的不一样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益阳资阳区大码头街道,路旁的金花坪社区干净整洁。村民刘燕早早地来到这里锻炼身体,“现在路面宽敞,墙壁洁白,让我们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为益阳的老城区,资阳区棚户区面积大、户数多,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78万人,脏乱差的问题也十分突出。2017年以来,资阳区从细微处入手,以“微建设”、“微管理”、“微服务”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三微项目”建设,旨在“短、平、快”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小事。2017年,共实施“三微”项目175个,总投资1730.11万元。
内外兼修“颜值”高
实施“三微”项目175个
“以前我们希望小区安全整洁,雨天不积水,晴天可遮阳,现在都实现了。家里连蚊子都变少了。”资阳区大码头街道金花坪社区覃艳力从切身体会,为“三微项目”点赞。
大码头街道金花坪社区湘印家属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居住职工家属130户325人。因年久失修,晴天“扬灰”,大雨内涝,居民为“出行难、路不平、灯不亮”等问题大伤脑筋。
2017年5月,资阳区将湘印家属区提质改造项目纳入“三微项目”建设计划。对小区进行了路面提质、下水道疏通和墙面改造等,解决了人民群众多年来的合理诉求。下水道疏通、化粪池清理、路面硬化等,那些看得见的变化都让市民好感爆棚。据悉,仅在2017年,资阳区就实施“三微项目”175个,总投资1730.11万元,项目均于10月底竣工。
于“微”处精准发力
幸福无“微”不至
覃艳力居住的湘印家属区是资阳区华丽转身的缩影。作为资阳区改革的排头兵,沙头镇也大胆创新,从市民身边事做起,掀起了一波“微实事”热潮。
投资60万余元,重点疏通了农贸市场周边明沟、硬化背街小巷21条、疏通污水管道800米、更换检修井盖42个。投资12万余元,主要用于包括路灯安装、便桥修复、绿化、沟渠清淤、围垦等项目。
“以前这座桥桥面有部分垮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沙头镇寓民村十三组村民罗志强说,现在通过镇政府实施的“微实事”,对桥面进行了加固,既保障了安全,也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去年8月,他家办的农家乐开了张,钱包鼓了,生活也如鱼得水。
站在自家房前,罗志强看着4岁小孙女在桥上跑跑跳跳,满脸笑容。“村容村貌改善了,我们村里去年回归家乡的年轻人也多了,哪儿都不如我们寓民村好。”他自豪地说。
如今,资阳正从“老旧城区”变身“美丽城镇”。在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论坛上,资阳区还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于‘微’处精准发力,实现市民的微心愿,我们还任重道远。”资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罗建平表示,未来他们还将继续解决道路维修改造、市政配套设施、排水防涝治理、公共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问题,着力补齐城市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卜岚 通讯员 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