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山,位于冷水江市东北15公里处,自清末发现以来,累计探明锑矿储量200多万吨,被誉为“世界锑都”。曾经,顶着“世界锑都”的盛名,锡矿山地区聚集了近百个私营小矿山、小冶炼厂,随处可见各类高低大小不齐的烟筒。多年过后,疯狂采矿导致矿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地表满目疮痍,几乎寸草不生。
近年来,娄底市扎实实施省“一号重点工程”,开展“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在锡矿山地区集中实施了一批治水治渣治土治气项目。经过推进生态修复,昔日遍布矿渣堆的锡矿山正逐渐由“黑”转“绿”,重新披上了“绿装”。■记者 吴虹漫 通讯员 李琎
“下猛药”治污治渣,偿还环境“旧账”
隆冬时节,站在“世界锑都”锡矿山高处放眼望去,山体被茂密的植被紧紧包裹着,大小矿坑已不见踪影。寒冬下,地表植被已渐入枯黄,但仍不时透出点绿意,远山与缭绕的云雾浑然一体,平添了一种寂静美。
为了偿还上百年欠下来的生态环境“旧账”,近年来,娄底市扎实实施省“一号重点工程”,开展“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在锡矿山地区集中实施了一批治水治渣治土治气项目。
目前,锡矿山已完成炭家湾片区等5个废渣综合整治项目,处理约1370万吨历史遗留废渣;联盟片区等6个废渣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实施,2017年底完成了1510万吨废渣治理;还有6个规划片区到2020年完成治理任务。
除了养护“净土”,当地还关紧污水“闸门”,已建成含重金属污水处理站12座,废水100%得到治理。另外,通过加大锑冶炼企业脱硫装置建设,锡矿山地区的涉重金属企业废气100%得到治理,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比整治前下降了77%,空气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完成万亩大造林
重现“绿色”矿山
在偿还生态“旧账”的同时,为了让锡矿山重新披上“绿装”,近年来锡矿山地区也通过推进植树造林,加快修复生态环境进程,按下了“美丽还原”键。
据了解,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就明确将锡矿山地区生态修复作为林业工作重点,并从2011年植树节开始,连续5年把锡矿山地区作为义务植树的主战场,在污染严重的锡矿山核心区实施了高标准造林。
为了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冷水江市还编制了《矿山地区生态修复规划》,集中力量开展植树造林。2016年3月,市财政一次性投入1500万元,启动锡矿山生态修复万亩造林工程,高标准完成首期造林0.5万亩。
如今,锡矿山地区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长子岩、炭家湾等砷碱渣集中堆放区域重新披上“绿装”,青丰河、涟溪河锑、砷含量大幅下降,核心区域已栽植大叶女贞、楸树、七里香等抗污植物林1万亩,完成万亩大造林。
“下一步,要快速推进锡矿山复绿造林工程,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种植4万亩抗污林,让矿山重新披上新绿。”冷水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用10年时间,基本修复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让锡矿山重新恢复百年以前的郁郁葱葱。
未来
努力打造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样板区
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人们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理念深得人心。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到2035年,要做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对此,冷水江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冷水江市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明确的环境治理时间表,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将锡矿山地区打造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