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最新披露,2017年银监系统大力整治市场乱象,全年共罚没金额近30亿元,银行业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防范化解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年,银监会大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对信贷、票据、同业和理财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全年共作出行政处罚3452件,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金额29.32亿元,对270人取消了一定期限直至终身银行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风险】
理财资金违规
绕道流向楼市
除了处罚金额,银监会还重点披露了银行业违规的主要现象。
据统计,在违法、违规、违章三违反专项检查中,各级监管机构共发现问题11534个,涉及金额4.15万亿元。表现出来的乱象包括乱设机构、乱办业务,利用贷款进行利益输送、违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违规挪用客户资金等。此外,规避监管指标、违反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套利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透露,近年来开展了一些资管类业务,突破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和审慎监管的规则,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产能过剩等行业。其实实质的风险还是很大、很高,而有些风险现在还没有完全暴露。
银监会在检查中还发现,银行理财还存在违规开展资金池运作模式、理财资金绕道投向房地产行业等违规行为。不仅违规,也给银行客户的理财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表示,很多理财产品它采取的是这种资金池、资产池运作方式,最终资金流到哪儿去了,事实上这个理财产品的购买者是很难了解的,完全不可能。
【整治】
今年将重点聚焦
八个方面
银监会表示,经过去年持续的整治,银行业各种乱象得到了初步遏制。
今年,还将进一步深化对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整治。
银监会现场检查局局长王朝弟说,经过我们去年一年的整治,理财、同业、资管业务的下降,意味着资金空转的减少,同时意味着这些资金开始向服务实体经济去回归。
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2017年前11个月,银行业贷款增速自2015年以来首次超过资产增速。特别是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5.8%、44.9%和17.3%,增速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银监会表示,2018年将进一步深化对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整治,保持监管高压态势,重点将聚焦八个方面。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案件与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
■综合央视报道
链接
设置银行授信上限
防范“垒大户”
为推动商业银行强化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集中度风险,中国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1月5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内外银行业实践表明,授信集中度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是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际监管标准,结合国内银行业实践,制订统一、规范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规则势在必行。
据了解,《办法》包括六章45条以及六个附件,明确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规定了风险暴露计算范围和方法,对商业银行强化大额风险管控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借鉴国际监管标准,规定了大额风险暴露监管标准和计算方法,对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提出一整套安排和要求,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
二是提高了单家银行对单个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有助于引导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弱化对同业业务的依赖,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三是明确了单家银行对单个企业或集团的授信总量上限,有助于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