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7日讯 今天,2017高速铁路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吸引了海内外40家单位、21位院士、2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现场,专家们以凝聚、交流、互鉴、共享、共进为目的,深入研讨高铁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中面临的技术问题,问诊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把脉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趋势与技术创新,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促进世界高速铁路的创新引领和长足发展。
中国铁路正当“走出去”
最好时机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5%。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大国。
孙永福认为,以高铁、高原高寒铁路、重轨铁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成果,标志中国铁路技术水平整体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还透露,未来20到25年,世界铁路建设需求量约在12万-15万公里,其中高铁建设大概在1.5万-3万公里(不含中国),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新造市场和维修市场容量约为1330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高铁在内的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非常好的机遇期。
记者还从论坛现场获悉,近五年来,中国高铁建设为世界范围内的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产业格局调整贡献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标准”,特别是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速铁路实现按时速350公里运行的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中国高铁
将更绿色与智能化
中国高铁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孙永福认为,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倡议下,中国铁路将更加绿色、更加智能化。“新材料、环保技术和高铁技术融合在一块将是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材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包括电器元件、新的技术改进等等。”孙永福表示,通过材料的改进,能够使它更加坚固、耐用,从而使寿命更长,安全更有保证,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来体现中国高铁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轨道交通的复兴与技术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和“中国标准”,同时也面临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持续创新、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严峻挑战。此次高速铁路国际研讨会,深度问诊高速铁路发展状况,并坚持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连贯东西、沟通内外,达成各项共识,提出建设智慧高速铁路的创新理念和思路,打通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任督二脉”。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易迎香
通讯员 王建湘 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