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抑郁、焦躁,甚至由于学习压力大萌发出自杀念头……近年来,有关未成年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中小学校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近日,记者专访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教授。
【原因】 生活意外事件
易引发心理危机
“中小学生既有学业的压力又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在李献云看来,最常见引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孩子们的生活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另外,危机的诱发也与孩子的年龄、性别、既往的经历、性格、平常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个性较为内向,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者个性过于暴躁、易怒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心理危机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会感到恐惧害怕、会做噩梦、玩的主题与其创伤内容有关等。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睡眠障碍、行为障碍等。李献云认为,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建议】 把心理危机干预
融入日常教育
李献云表示,发生心理危机的孩子,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因此,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刻不容缓。
“心理危机干预必须融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日常心理健康工作做到位,才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李献云建议,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些内容的教授需要贯穿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
事实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校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李献云认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难点还在于:“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她呼吁,教育部门要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平安校园的建设中,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制度应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记者 黄京
互动
22日至24日,专家名师聚焦“校园心理危机”
为了更好地营造温馨的平安校园,12月22日至24日(本周末),由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主办、长郡中学承办、兴湘教育协办的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学术高峰论坛将在长郡中学举行。该论坛将以“聚焦校园心理危机,关注师生健康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及省内多位心理教育专家现场探讨,破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
如果您想参加论坛或者了解更多活动信息,可通过湖南教育心理论坛QQ群:56888888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