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时政

第A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言者后人说:这本留言本,打开了父亲那把锁,也打破了他原有的形象
“原来,我的父亲是个伟大的人”

    年老的瞿曾传。

    瞿曾传的全家福。

    瞿曾传的双胞胎儿子瞿经和瞿纬。

    连日来,本报围绕一本80年前淞沪会战时期的留言本展开连续报道,引发广泛关注。随着留言者后人现身,他们将带领读者探寻其父辈战火中的青春故事。

    “一直认为父亲像个谜,我们现在在一块一块地拼凑他,越来越完整,也感觉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原来,我的父亲不平常,是个伟大的人。”看着父亲瞿曾传80年前留下的字迹,美籍华人、年近八旬的瞿滢双眼湿润,感慨万分。

    经过十多年的寻找,留言本上名为“瞿曾传”的双胞胎儿子瞿经、瞿纬,长女瞿滢与曹隽平取得联系。23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与瞿滢、曹隽平在北京会面,她用“这是一个奇迹”来形容这段经历。

    ■记者 袁欣 

    一

    四十五年前的追忆

    “不知为何从上海到台湾”

    对于已经离世45年的父亲,瞿滢过去的印象并不好。

    瞿滢说,她是瞿曾传夫妇的长女,出生于1939年,她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瞿曾传在1946年因为患伤寒,从上海到台湾养病,便在台湾住了下来。

    对于台湾的生活,瞿滢提得最多的词是“贫穷”,“我8岁时,父亲把我和外婆接到了台湾。从上海坐船到台北,我一下船,哇,这里怎么这么荒凉贫穷,就像个偏远乡下。”

    瞿滢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当时父亲带了一大笔财产去台湾,但是他没一点生意头脑,“做什么生意就亏什么,因为父亲的投资失败,我们在台湾的生活非常贫穷。八口人(一家七口加外婆)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最终,父亲从上海带过去的财产赔尽,只剩一个小小的亏空严重的煤矿,每天被人逼债。“父亲把上海带过去的最后几十本线装书都卖了,穷到走投无路,竟萌生一些悲观的想法。这些想法被外婆听到了,她老人家自然是极力劝阻。”回忆往昔,瞿滢唏嘘不已。

    “那时在台湾生活很艰难”

    由于生活穷困,一家人都过得很艰难。瞿滢高中时,和母亲共同担起了养家重任。瞿滢数学成绩非常好,做家教成为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不仅学费是自己挣,每个月还要拿钱回家补贴家用。”

    台湾大学毕业后,瞿滢通过努力考取了美国留学的资格,当时需要1000美元的保证金。“看到成绩后父亲很高兴,说钱的问题他解决。然后他出去借钱,但晚上父亲空手而归,看得出父亲当时是十分沮丧的。”

    最终,瞿滢通过同学筹齐了留学费用,于1965年去了美国伯克利大学留学。去美国后,瞿滢边打工边求学,“除了养活自己,我还要每个月寄钱回去。”因为成绩优异,瞿滢毕业后留在了美国伯克利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1972年,瞿曾传去世,瞿滢通过自己努力,把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接到了美国留学。2010年瞿曾传的妻子徐愫仪在美国以接近百岁的高龄过世。

    二 

    四十五年后的寻找

    当过县长,办过学校

    岁月沧桑,没想到,父亲去世45年后,瞿滢的一个从未谋面的远房外甥看到了“寻找留言本后人”的新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与曹隽平联系上后,瞿滢姐弟以此为契机,开始重新认识父亲。

    在上海,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善龄教授提供的文史资料,瞿滢首次了解了父亲瞿曾传去台湾前的生平。瞿曾传出生于1913年,1927年于上海复旦初中毕业,1933年或1934年从大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夏大学是由1924年因学潮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

    令人惊讶的是,在儿女眼中没做过任何大事的瞿曾传,在淞沪会战尚未爆发前,就曾经赴甘肃省的永昌县当过不太久的代理县长,瞿滢还看到了当时父亲写回来的一个报告,“写得非常好,描述了当时他在甘肃的囧境。另外,他当时怎么会从上海去甘肃?这是一个谜。”曹隽平把他了解到的信息拼接起来,“刘善龄教授查到了文史资料,那时瞿家有个亲戚在甘肃做厅长。1936年红军攻打甘肃永昌县,原县长弃城而逃,瞿曾传当时是永昌县的民政科科长,县长逃逸之后,瞿曾传被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任命为代理县长。”

    瞿滢说,父母到台湾后对过去的事情绝口不提,只有母亲偶尔一句“年轻时还能当县长,现在是怎么啦”的抱怨。

    结束代理县长的任职后,瞿曾传接着回到上海创办学校。因瞿家在崇明有家业,约一百余间房子,瞿曾传就在这些祖屋里创办了一间小学、一所中学,后来把这所学校捐给了政府。瞿滢也寻踪找到了父亲创办的那所学校,“现在,这崇明学校和另外的一所学校合并了,新建了教学楼,很气派。”

    几十年后重新认识父亲

    瞿滢还透露了一个年幼时没当回事的细节,“我母亲曾回忆过,1937年父亲在大别山工作过,而母亲也在大别山担任志愿护士的职业,由此结识并于1939年喜结连理。”父母亲在大别山具体的工作内容现在还不清楚,母亲对此三缄其口。

    父亲去台湾养病的理由,至今都让瞿滢百思不得其解,“那个时候,台湾就是个蛮荒之地,医疗环境更是不能和上海比。如果说台湾有温泉,那我母亲是苏州人,家境富裕,江浙一代的温泉也不比台湾少,当时家里上海、苏州的亲戚都很不理解。”

    1950年租住在瞿滢家二楼的香港夫妻因牵涉地下革命工作被捕。瞿滢说,“自从他们被抓后,感觉父亲心理压力非常大,总是寡言少语、很沉默,让人觉得冷漠。”

    这么多年来,瞿滢及弟弟妹妹们都觉得父亲活得像个谜,对他一无所知。现在他们亲手用资料把父亲一块一块拼完整,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父亲,瞿滢非常感慨,“原来父亲不是我想的那样,而是做过大事的人,是个伟大的人。父亲不会想到这些往事会在几十年后被再度提起和纪念。如果父亲地下有知,肯定会很欣慰。”

    众筹

    来吧!一起书写那段战火青春

    曹隽平想把这个留言本中背后的感人故事搬上荧幕,与观众见面。曹隽平愿意带头出资30万元,通过本报发起众筹,寻找优秀编剧。如果你被这个家国情仇的故事感动,想在资金方面出一份力;如果你有丰富的剧本写作经验且有优秀作品,好奇80年前写留言的青葱少年经历了什么;想知道淞沪会战80年来,知识分子抗日图存、精忠报国的故事;均可联系我们(电话:0731—84326110)。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时政
   第A3版:特别关注
   第A4版:深度解读
   第A5版:十九大报告看民生·河长制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汽车专题
   第A8版:汽车专题
   第A10版:汽车专题
   第A11版:市州新闻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经济·消费
   第A14版:经济·金融
   第A15版:经济·操盘
   第A16版:时事纵横
   第E1版:方逸华辞世
   第E2版:方逸华辞世
   第E3版:大茶视界
“原来,我的父亲是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