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时政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5年前,他30元收藏了一本淞沪会战时期的留言本,记录了51名师友的家国情怀
15年来,他煞费苦心在海内外寻找留言本中主人公,愿出资30万发起众筹招募编剧
谁能帮他还原80年前那段战火青春?

    留言本封面。

    ▲曹隽平先生在展示他收藏的80年前的留言本。

    ▲留言本扉页。

    “这封来信背后有一个关于80年前留言本的故事,而留言本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个80年前一群师友因淞沪会战离散的故事。”11月20日,湖南知名学者、书法家、《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曹隽平先生携带一封来自南美洲智利的信来三湘都市报找到记者:“我愿意带头出30万元,通过三湘都市报发起众筹,寻找一位编剧,以这个留言本为背景,写一个淞沪会战80年来,知识分子抗日图存、精忠报国的故事,在时机成熟时将其拍摄成影视作品。”■记者 吴岱霞

    一

    一封来自南美洲智利的信

    记者看到,这封来信的写信人是年近七旬的华侨瞿经,时间为2017年9月24日。瞿经在信中写道:“这是我流浪天涯的岁月中最为特別的遭遇,本来,人在异域不可能会有机会关注到发生在父母七八十年前的往事……至于我们的父母地下有知,对于当年颠沛流离的浩劫,自然也不可能会预知七八十年后这段血泪斑斑的往事会被再度提出和纪念……知道大片‘捍卫者’即将盛大公演,我们与有荣焉,在那段中国人的苦难岁月中,我们不可能忘怀在劫难逃的善良百姓,苦难终将远去,大家都像是脱胎换骨般的升华。”

    信中提到的“七八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什么?这还要从15年前曹隽平收藏到的一本80年前的留言本说起。正因为这本留言本,来信者瞿经得以获悉父母当年在战火中的过往。

    二

    上海城隍庙地摊上淘到留言本

    记者在曹隽平的工作室看到了如今已有“80岁”的留言本。曹隽平表示,与这本留言本之间的故事要从15年前讲起。

    到上海旅游,城隍庙可是必到之处,淘淘旧货,逛逛庙会,吃吃美食。曹隽平也不例外,200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曹隽平专程前往杭州、上海、南京,游览三地的博物馆和文物市场。然而他一路上饱览了各地风光,却一直没有买到心仪的收藏品,直到在上海城隍庙地摊上淘到了这本留言本。

    曹隽平小心地把留言本放在记者面前,这是一本在今天看来依然精致的小本子,巴掌大的留言本,银灰色的封面上有金色的英文。翻开小本子,留言本的主人叶佩荛在扉页上写道“开一个簿面,做做纪念吧!”,落款时间是“廿六、九、二八”。

    凭着收藏家的敏锐直觉,曹隽平知道落款的时间写的是民国纪年,他判断这本留言本的开册时间正好就是1937年9月28日。掐指算来,这本小册子来到曹隽平手中时居然已经65岁了!曹隽平介绍,正因为当年他注意到这一日期的不平常,所以花了30元钱把这个留言本买回去研究。这一研究就是15年。

    三

    愿出资30万元

    带头众筹寻编剧

    曹隽平说:“如果这只是一本普通的留言本,也不会激发我的兴趣。一打开本子,就能感觉到这本留言本的分量。其中一位叫梁逸的同学,强抑住内心的苦闷和愤怒写道‘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落款是:梁逸写于沪战,廿六、九、廿八日。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留言本中51名师友当年分别的故事背后,是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这些师生们的下落让人无比牵挂。曹隽平希望能将其写成剧本,拍成电视剧和电影,警示国人和平来之不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曹隽平找到三湘都市报,愿意带头出30万元,通过与三湘都市报发起众筹,寻找一位编剧,以这个留言本为背景,写一个淞沪会战80年来,知识分子抗日图存、精忠报国的故事。那么这本留言本中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本报记者将继续深入探寻。

    信件摘登

    曹隽平先生:

    您好,这几天和我现住洛杉矶的弟弟联络,他告诉我你们又电话联络,在海外的人生一路前行,这是我流浪天涯的岁月中最为特别的遭遇,本来,人在异域殊方不可能会有机会关注到发生在父母七八十年前的往事,更不可思议的是消息来源竟然是我平生素未谋面、年纪比我们还大的外甥,至于我们的父母地下有知,对于当年颠沛流离的浩劫,自然也不可能会预知七八十年后这段血泪斑斑的往事会被再度提出和纪念。

    我现在是流落到南美洲的智利,谁也无法预料,居然会在这片海角蹉跎了近二十个寒暑,一切的喜、怒、哀、乐都点滴在心头,职业则早已是商人了!

    关于写文章的事情则是,在智利,我也曾经在智利写过许多散文刊登在“智利侨讯”、“旅智华声”和“小人物”杂志,十多年来总有一百多篇,如今“侨讯”和“小人物”都因缺乏经费在一年多前停刊;关于我写文章,几乎全不是一盏孤灯在夜阑人静时分文思泉涌、振笔直书的结果,事实却是大部分是在白天市嚣吵杂声中,思绪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写就!同时也有一些文章是紧急赶写后当天马上付印的!

    ……

    知道大片“捍卫者”即将盛大公演,我们与有荣焉,在那段中国人的苦难岁月中,我们不可能忘怀在劫难逃的善良百姓,苦难终将远去,大家都像是脱胎换骨般的升华。

    匆匆写了这些,明天电邮寄出,有事再联络。

    瞿经 2017年9月24日

    (原信件为繁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时政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十九大报告看民生·职业农民
   第A5版:要闻·时政
   第A6版:特别关注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科教卫
   第A9版:要闻·科教卫
   第A10版:经济·热点
   第A11版:经济·行业
   第A12版:经济·操盘
   第A13版:中国纵横
   第A14版:寰球风云
   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第A16版:文体看台
   第E1版:居家“间谍”
   第E2版:居家“间谍”
谁能帮他还原80年前那段战火青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