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1月8日奔赴南极。与过去将中山站作为抵达南极首站不同,此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将一路向南,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预计5年后,我国将建成一座“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考察站。中国为何要在恩科斯堡岛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本次科考将进行新站建设的哪些工作?新站建成后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南极科考有何意义?
根据航行计划,“雪龙”号出发后,第一航段将以15节的航速昼夜不间断航行,约18天后抵达新西兰基督城进行补给。随后一路南下,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在那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表示,考察中,还将进行“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开展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常规地球物理调查、人工核素本底调查、阿蒙森海海洋环境等调查工作。
根据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雪龙”号将于2018年4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164天,总航程约3.7万海里。■据新华社
聚焦
透视新站建设四大焦点
焦点1
我国在南极已有四个考察站,为何还要建第五个?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说,新站建设着眼于加强南极环境监测与保护,建设极地考察业务化体系,提升国际极地治理能力,是我国极地考察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也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南极已有4个考察站的背景下,建设新的考察站,意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南极考察站网,拓展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范围,填补我国南极重点区域空白,提升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中的作用。
焦点2
恩科斯堡岛气候环境恶劣,新站为何选择于此?
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助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张体军说,国家海洋部门多次组织新站选址的前期论证,从战略、科研、后勤保障等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站选址工作。
——就地理环境而言,恩科斯堡岛地势西高东低,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梁,东侧为平地和丘陵地,有3个常年积水的淡水湖泊。建站区北侧的海岸上,有一个带状约1公里长的阿德雷企鹅聚居地。新考察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
——就科考价值而言,这里是南大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仍然保持着自然演替状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影响与反馈的理想场所。
焦点3
本次科考将展开新站建设哪些准备工作?
杨惠根说,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在新站建设方面,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精密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勘察,以及站区周边水域水下地形勘测;二是建设临时码头,运输工程机械装备和设备上岛;三是开展工作、生活、居住以及发电、仓库等工程建设临时建筑和设施建设;四是着眼于站区周边环境和动物保护,还将开展周边企鹅栖居区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监测,进行鸟类监测和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
焦点4
新站建成对南极科考意义何在?
“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建成,将填补我国南极地区的考察空白,将支撑我国在罗斯海以及南太平洋的海洋环境调查和保护工作。”杨惠根说。作为一个常年科考站,新建考察站与我国南极已有的两个常年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一起,将覆盖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等南大洋各个扇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为人类认知、保护和利用南极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