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关系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民众福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2016年6月,新修订的《教育法》正式施行,其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由此,教育公平从一种政治要求,转化成为一种法律要求,落实为国家责任。
教育公平,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有切身感受的教育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成为我省建设教育强省的一大主线。“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薄弱校办学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机制”、“资助体系全覆盖”等多项举措重拳出击,我省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公平也迈出重大步伐。
207.5亿改善
薄弱校办学条件
【故事】今年秋季开学,永州市道县营江学校的学生成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的直接受益者。新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每个班里还装上了“班班通”,学生们也能像城里孩子那样,享受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了。道县教育局局长陈林静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县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完成53所贫困村所在学校建设。
【数据】 2016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78.19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35.9%。近5年,累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571所,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65%;累计建设合格学校7248所,2015年全面完成全省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全面改薄”自2014年实施以来,累计投入207.5亿元,占总规划的99.2%,校舍建设竣工率98.56%,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覆盖全省,8个市(州)本级和57个县(市、区)建成教育城域网,全省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9和17.9个百分点。
公费定向、人才津贴
留住乡村教师
【故事】向立华曾是怀化溆浦县油洋乡小址坊村一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11岁时就成了孤儿。2010年,向立华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读。去年7月,向立华从一师毕业后,回到母校油洋乡中心小学任教,立志通过教育帮扶更多寒门学子实现脱贫。
【办法】 城乡教育均衡,最根本的是师资均衡。湖南现有30多万乡村教师,占全省教师总数将近一半。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湖南想了很多办法。据悉,我省健全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机制,截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招收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5.1万人,向农村基层一线教学岗位输送了1.8万名毕业生。
此外,我省还着力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启动中断了14年的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构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着重向一线和农村教师倾斜。
2013年起,对43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个档次,每人每月发放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并于去年将这项政策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5年起,为乡村教师落实了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且不抵扣乡村教师津贴。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故事】 19岁的陈明珠是石门县二中高三毕业生,8岁那年,母亲在一场意外中变成植物人。16岁那年,陈明珠被查出患有突发性脊柱侧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完成了手术,今年高考,她以516分被衡阳师院录取。8月1日,衡阳师院副校长陈敏将该校今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亲手送到陈明珠同学的手上,并表示:将免除她四年学费,免费提供全套生活用品,给予每年最高额度的助学金4000元。
【举措】 扶贫先扶智。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教育扶贫规划;构建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
2016年51个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超出贫困县学生占比20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6年起逐步覆盖到所有贫困县,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技能培训,累计资助1.7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持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近五年共录取2.4万人,其中贫困地区占比达到72%。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陈舒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