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经济观察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教育焦虑”背后的陷阱

    “不可捉摸、模棱两可、体外循环。”殷飞则用这样三个词概括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竞争。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感到确定的统一考试反而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专家认为,当下的教育焦虑固然来自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但家长严重焦虑和畸形攀比的“心魔”背后确有利益推手。(9月12日  新华社)

    “教育焦虑”一词这几年越发常见,无论是小升初,还是留学低龄化,甚至是学前教育,都透着一股令人焦躁紧张的气息。家长们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体制教育资源的紧缺让人不得不疲于奔命去参加一场场白热化的资源抢夺大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教育资源(如各种培训)的溢出,让人难以选择却又不得不跟风选择。

    前段时间流传于网上的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文章,很好地体现了如今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文章中的小孩3岁起就进入了“牛蛙模式”,所谓的“牛蛙模式”在上海的意思是“小孩考进上海四大民办小学,就是‘牛蛙’,否则就是‘青蛙’。”而这种模式会有一条继续延伸的链条: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青藤。除了这种“牛蛙”现象之外,现在不少家长将孩子早早送到国外读书,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有家底的还好,没家底的砸锅卖铁将孩子送出去,结果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教育回报,前几天一则新闻报道说杭州一女生海外留学6年花费200多万元,父母卖房供其读书,回国后月薪却只有2000元。这其实也是“教育焦虑”所导致的后遗症。

    前不久,另一篇体现教育焦虑的文章《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也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透过教育来剖解家庭和家长的极度焦虑心态的现象,很容易就形成了更广更深的“焦虑影响效应”。正是在这种“集体焦虑”下,一些商业机构开启了牟利之途。一位教育培训业内人士说,家长们往往今天看某个“牛娃”上了什么班,就开始焦虑,想马上跟风报班;明天去报,发现居然有钱也报不上,越报不上越心焦。摸透了这些心理,培训机构就会利用各种群圈定目标受众,打着分享升学信息、提供升学指导的旗号,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吹风”中就把生意给做了。

    目前国内普遍的“教育焦虑”情绪,其滋生的原因一是因为家长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陷入疯狂的攀比中;二是不乏一些商家在利益驱动下,极力扩大社会对教育的焦虑。当然,抛开这二者,还有我们老生常谈的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也直接导致了全民性焦虑。

    要破解这种教育焦虑,除了国家层面发力,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落后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入,尽快实现教育平等之外,也需要民众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合理制定孩子的教育规划,不盲目跟风,尤其不要做培训广告的“易感人群”,陷入社会商业机构的牟利圈套。

    ■本报评论员  张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经济观察
   第A4版:要闻·时政
   第A5版:要闻·时政/民生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市州新闻
   第A9版:市州新闻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经济·消费
   第A12版:经济·操盘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第E1版:燃油车禁售
   第E2版:燃油车禁售
   第E3版:大茶视界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督查组进驻湖南
长沙市中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刘革强被“双开”
谨防“教育焦虑”背后的陷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