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6版:体育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大茶视界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运走入粉丝时代
迷妹现场支持,喜欢偶像大于运动

    9月3日上午,第十三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正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

    数不清的宁泽涛支持者统一着装,比赛前一个小时就在跳水馆门外整整齐齐摆了200份装着饼干、纪念品和感谢信的礼包,这是送给来采访游泳比赛的记者的——粉丝有计划、有目的给媒体记者“送礼”,开了全运会先河。

    现场

    体育明星的应援落了地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孙杨比赛现场。

    “手幅、相片、扇子……纪念品可以免费领,给孙杨加油就可以。”

    “请您支持我们的奥运冠军孙杨。”

    从8月31日孙杨亮相开始,赛场外围、内场和看台上,每天都有头上系着“孙杨,加油”红色发带的姑娘们派发原创的纪念品。

    这些印有孙杨形象或名字的应援物,不仅吸引了前来观赛的年轻人,也“招揽”了大量年长的观众,大妈热情地跟着举起手幅,大爷舒坦地扇着扇子。

    “支持孙杨”在这个时刻剥离代沟、穿透陌生,成了共识,“孙杨不错,你们年轻人喜欢,我们老头儿也喜欢。”

    而在距离天津市区约有50公里的武清体育馆,因山东队在男子乒乓球团体赛1/4决赛中被淘汰,两天没出现在赛场上的“藏獒”张继科也继续开启个人单打赛程,他一出现,看台再次被写有“张继科”的蓝色条幅“覆盖”。

    有媒体报道,在有张继科出现的比赛日,每次前来支持他的粉丝都在千人左右。而一辆名为“阿科冰工厂”的冷饮车也贴心地为候场时间较长的“蝴蝶”提供免费饮品,每天约200余份……

    有组织、有纪律,粉丝们支持偶像的方式越发“科学”。

    在本届全运会上,应援,这种从娱乐圈流行开来的团体追星方式,跟随张继科、马龙、孙杨、宁泽涛、惠若琪等体育明星在中国的体育赛场落了地。

    粉丝

    喜欢偶像大于运动

    “有精力都投进去了,没精力创造精力也投进去了。”千叶负责管理孙杨的一个应援站,她向记者表示,为了应援孙杨的全运会比赛,国内不同应援站纷纷联合起来,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了应援物的设计、制作、搬运,“力争看起来整齐划一。”

    到现场的每个粉丝穿着统一的服装,喊着统一的口号,也主动地各司其职——早上5点,这群说着不同方言的年轻人就从天津的各大小宾馆赶到赛场,布置花墙、挂好5米高的大型海报、搬运分发纪念品给观众……

    团队作战的能力和默契,让外人丝毫看不出她们之间未必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

    “一次好于一次。”千叶表示,自己是在里约奥运会后开始喜欢孙杨的,至今她参加过3次大型的应援活动,今年7月的游泳世锦赛,她和这次来全运会的很多铁粉还一起追到了布达佩斯。

    据她介绍,孙杨的不少粉丝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开始追随,但抱团涨粉较为迅猛的阶段就是里约奥运会之后。

    里约奥运会,以傅园慧为代表的一些新体育偶像出现,已经表现出金牌不再是检验运动员是否受欢迎的唯一标准。

    尤其在智能手机推动的多屏时代里,新一代的观众和运动员伴随着社交媒体长大,在新媒体的笼罩下,他们彼此有了更多的互动机会,“体育偶像”的定义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诠释。

    此前,一份“你对体育爱豆的爱有多深”问卷调查中,“有82.31%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体育偶像本人大于运动本身;

    而66.73%的受访者表示,是在里约奥运会后才开始喜欢上如今当红的体育偶像,如张继科、马龙、孙杨等;65.77%的人表示喜欢体育偶像的时间长度在半年以下。”

    但年轻一代“团结”的力量不容小觑:张继科的全运会首个比赛日,由粉丝创立的微博话题#张继科天津全运会加油#当天阅读总量已经达到6亿,他们正用事实证明,粉丝和明星一起,正在成为注意力经济话语权的主导者。

    专家

    淡的是金牌却淡不了拼搏

    “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会寻找自己崇尚的东西。从近几年的变化来看,体育明星正开始更多地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中,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那些有别于娱乐明星的价值,开始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同。” 

    我国知名体育营销专家张庆表示,对体育明星而言,运动成绩是体现其价值的支撑和基础 ,此外还有职业和专业的态度,但成绩与金牌并不等同。

    “体育的魅力不只有竞技部分,它体现的是人性在某种挑战面前的极致表达。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我超越 ,现实中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但体育明星身上的坚持、拼搏、勇敢等人格特质就很容易和我们内心的渴望产生情感共鸣,使得体育明星即便遭遇低谷也不会被放弃。”

    在张庆看来,和以往的“唯金牌论”相比,“这才是更加成熟、自信的体育观。”

    长期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培训的张庆表示,以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帮助运动员打破局限性。

    “他们觉得只要把成绩弄好,其他没关系”,但现在的运动员,“明白要在拥有成绩的同时,建立自己健康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愿意和粉丝互动,更开放和自信。”

    体育明星竞技场外魅力的展现,也让体育精神成为了引导青少年的偶像性因素,“应援”像是年轻一代用声势浩大的执着冲刷了以往对金牌的执拗,淡的是金牌却淡不了拼搏。

    “这为中国体育改革提供了信心,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张庆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大茶视界
   第E4版:新热点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体育观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关注
   第A3版:要闻·时政
   第A4版:要闻·民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市州新闻
   第A9版:经济·行业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经济·金融
   第A12版:经济·操盘
   第A13版:中国纵横
   第A14版:寰球风云
   第A15版:爱晚亭·副刊
   第A16版:文体看台
全运走入粉丝时代
迷妹现场支持,喜欢偶像大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