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要闻/声音

第A3版
经济观察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先向学生鞠躬,有何不可?

    “贵阳一小学,老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你怎么看?”8月30日,一条微博引发各方热议,有人支持说这是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做法,有人质疑这是学校在作秀。记者调看现场视频发现,在老师给学生鞠躬行礼过程中,学生也纷纷给老师鞠躬回礼。校方称,此举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8月31日 贵州都市报)

    鞠躬行礼是我国古代一种常见的礼仪,随着礼仪的简化,“鞠躬”大部分时候只作为“古风”而存在。贵阳市这一所小学的老师以鞠躬礼面对学生,之所以让人惊诧和怀疑,除了这一礼节已越来越难看到之外,还因为有声音认为“老师不应该主动向学生行礼,应该是学生先向老师鞠躬行礼,老师再回礼”。

    怀疑此举是作秀的人,不排除是出于对整个社会的信任感的缺失,这种缺乏信任感的心理导致其对一切都抱怀疑态度,即使是面对一些发自真诚的举动,也会下意识去解构或否定。撇开“作秀论”不谈,只单纯说说鞠躬行礼的含义:鞠躬行礼是表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郑重礼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礼节。也正是因为这一定义,导致不少人认为此举“不合礼”,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明显应该“师为尊”,因此应该由学生先致鞠躬礼,而不是老师先向学生鞠躬。

    诚然,在传统文化中,老师的地位确实是崇高的,同时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老师是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譬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教育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又如“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意思也相差无几,这都说明在以往的教育关系中,老师处于一种权威状态,是一种威严不可亲近的形象。但是,老师地位的崇高不代表不可以与学生达成某种关系上的平等,例如不论鞠躬的先后顺序。

    民国的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怀念老师李叔同的文章,文章名叫《李叔同的两次鞠躬》:一次是上音乐课,有同学看其他的书籍,课后李叔同单独留下他,和气又不失严肃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向那个同学微微鞠了一躬。另一次是下课后一位同学关门过于用力,发出很大的响声,李叔同叫住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然后对他鞠了一躬,回到教室。

    由此可见,真正的教师尊严和形象,不是由行礼的先后论来体现的,教师自己率先将礼节应用于各场合,能更好地以身正人。如果要求学生先向老师鞠躬老师再回礼,在学生们看来,这无非是与其他校规相差无几的制度或规矩而已,不太能触动到他们内心,也难以唤起他们对礼节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而师长的主动鞠躬,更能让他们感动和震撼,从而发自内心地报以同等尊重,进而真正习得恭敬之举。

    礼仪说到底其本质是一种互动,曾经的“等级体现”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的孩子,而老师先向学生鞠躬,何尝不是教育内涵的一种革新?

    ■本报评论员  张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经济观察
   第A4版:要闻·时政
   第A5版:要闻·科教卫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民生
   第A9版: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
   第A10版:经济·消费
   第A11版:经济·热点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经济·操盘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第E1版:头版
   第E2版:大茶视界
   第E3版:大茶视界
   第E4版:大茶视界
   第E5版:专题
   第E6版:大茶视界
   第E7版:大茶视界
   第E8版:专题
老师先向学生鞠躬,有何不可?
建设项目“一次性”审批,让企业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