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市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热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7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弃百万年收入返乡当村支书
村民人均纯收入9年翻10倍 “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专题培训,省委组织部请他授课

    娄底新化县的油溪桥村,曾因贫困落后让人心痛。如今,又因顽强崛起而受人瞩目。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人年平均收入超过8500元的先进村,说起村子的大改变,村民们都说离不开村支部书记彭育晚。

    2007年担任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彭育晚致力于农村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归纳基层工作心得体会60余万字,撰写资料汇编20余本,完成省市试点示范工作20余项,被省委组织部聘请为“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专题培训班授课老师。

    放弃高收入

    带领村民致富

    新化吉庆镇东北方向八公里处的小三峡,油溪河水呼啸而过。油溪桥村就坐落在油溪河边,400多村民沿江而居,这是一个山不太青、水却格外秀的省级特困村。

    山不青,是因为村子里的山都是石灰岩质,风化成土速率十分缓慢。山上植被少、耕地不多,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打工。“有女莫嫁油溪桥,一年四季只喝西北风。”这是新化吉庆镇流传多年的一句话。

    2007年,在广州经商年的彭育晚回到家乡。原本只是回老家来看看久别的亲人和朋友,而这一次,彭育晚的脚步却再没离开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留下来,把村子变成美好家园。”彭育晚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在外面做生意,一年收入少说也有百来万。”为了阻止彭育晚,妻子不惜用离婚来威胁。

    彭育晚给家人一个个做工作,最终,在乡亲的期盼中,彭育晚开始了他在油溪桥村的村支书生涯。

    扎根乡村十年

    村民年收入逐年翻倍

    解决村里的贫困问题,必须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治贫先“治本”,扶贫先“扶志”,精神脱贫才是关键。为了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彭育晚每天绕着村里走上几遍,不厌其烦地做群众思想工作。

    有一次,彭育晚带队查了一家麻将馆,几个村民突然群起而攻之:“你以前不也是一个赌鬼?凭什么来说我们?”彭育晚摸摸自己“被打肿”的脸,拉着村民的手说:“我以前是走错了路,难道你们还要像我一样继续错下去?”

    从那以后,那几个爱打牌的村民成了村里建设的中坚力量,整个村的民风也为之大变。为了有效开展民风建设,村子还出台了“禁止过度操办宴席”等多项规定。

    如今全村每年节约烟花爆竹开支80余万元,节省酒席开支150万余元,杜绝打麻将买六合彩等流失资金300余万元。

    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彭育晚率先捐出了自己所有工资津贴来扶持困难群众。

    为了让弱势群体老有所依、困有所帮,他建立了困难救助基金会,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帮扶领导小组。八年来累计为贫困群体发放救助金42万余元。

    10年来,油溪桥村各项事业显著进步,截至目前,全村开发经果林2200余亩,稻田养鱼、甲鱼养殖300余亩,实现了家家户户有产业。全村村民年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800元提高到现在的约8500元,村集体收入逐年翻倍增长。

    ■记者 张浩 实习生 苏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热点
   第E4版:广告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星关注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迎战高温
   第A4版:经济观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科教卫
   第A9版:市州新闻
   第A10版:消费调查
   第A11版:经济·汽车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福泽潇湘·共同见证”首批爱心彩民走进衡阳
放弃百万年收入返乡当村支书
湘西州暑期消防夏令营全面展开
水表无需人工抄,数据可实时上传
启动“全纳教育”
常德德山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