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考录取结果已经公布,录取通知书也陆续开始发放。
作为一张特殊的“邀请函”,这张小小的通知书凝聚了莘莘学子十多年的心血与汗水,是会珍藏一生的“青春纪念”。而对于高校而言,这份小小的卡片,也是传递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好机会。所以,各家都会利用好这个机会,向学生们“推销”自己。
怎么推销,各有各的妙招!
陕西师大:
11年坚持手写,墨香最暖心
陕西师范大学每年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为传统,这一写便是11年。
每年西安最热的时候,师大的老教授们都会为新生题写毛笔通知书,翰墨书香里,为即将入学的学子送去最走心的入学礼物。
在参与今年书写毛笔通知书的老师中,文占申教授年龄最长,85岁高龄仍坚守在书写的书案前。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第一份AR录取通知书
7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发出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中嵌入基于AR技术的虚拟校园平台,下载相关APP后,扫描通知书正面,手机画面里立即就会出现吉祥物“航小天”。
它会为你介绍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三大特色专业,还能查看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主题内容。
清华大学:赠书期许
从2015年起,除了入学材料,清华大学都会给学生们寄去一本书。去年和前年分别是《瓦尔登湖》和《平凡的世界》。今年寄出的是《艺术的故事》
邱勇校长在致新生的信中说:“《艺术的故事》是关于西方艺术史的经典之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大批爱好艺术的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书中关于艺术作品的评论,清彻而富有洞见,不断引发人们对于艺术的深入思考,令人常读常新。”
北京林业大学:
“时光礼物”传递精神
一份名为“时光礼物”的通知书礼盒,是北京林业大学给新生的礼物。
以金色和绿色为主色调,里面包括别致的录取通知书、金色的空白笔记本,还有从全校征集而来的3000多张明信片。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是北林的校训,学校希望能够用这种形式把北林的山之坚毅,水之柔韧、木之繁茂、人之活力的精神和情怀传递给新生。
而笔记本封面上的图案是SEE YOU IN BFU,金色笔记本的空白页,等着新生们一笔一笔添加,一页一页丰富。
上海大学:
电子通知书方便发朋友圈
上海大学2017年新生录取通知书的特色亮点之一是一张“全景漫游校园卡”,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720度全景漫游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实现“身临其境”。
除了以喜庆红为背景的实体录取通知书外,一份专属电子录取通知书也很炫酷。考生登录学校高招录取查询系统查询录取结果后,就可以点击按钮自动生成自己的电子录取通知书,方便分享成功的喜悦。
延伸阅读
通知书的历史
我国从古至今,“金榜题名时”都是人一生中最大喜事之一,值得庆贺,而古时的录取通知书则更为复杂。
古时,学子考取功名,中榜者,除了朝廷张榜公布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喜”,让世人知道某学子中榜了。中榜的学子,成为当地一时的热议话题。
而在唐宋时期,更是有金花帖子。
帖子上除了有学子考取的功名外,还特别突出地记载主考官,除了他们的头衔,还有他们的详细资料,如生于哪年哪月哪日,还有他们的祖父名字,父亲名字等。主考官都要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
到了民国,录取通知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存在。相比较之前的“捷报”,录取通知书也更加有特点,录取通知书的文化开始形成了。只是没有现代通知书那么花哨,而且仍然可以看出有“捷报”的影子,并且也很古色古香,那时候称“同学”为“君”,且开头会有“台端”字样,“台端”是古代信札中常见的对别人的敬称,这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尊敬。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的名字还可能出现在报纸上。
西南交通大学曾晒出1953年的录取通知书。那个年代的高校对招生工作的细节十分重视,而且通知书中的内容也更加详实。同时,不少学校还会在报纸上刊登录取名单。当年报纸上的名字,如今也会成为令许多人羡慕且珍贵的纪念。
而到了高科技的今天,各大高校开始注重通知书的服务性,学校彩页、入学须知、生活手册……寄给学生的资料越来越多。而高科技、创意等新的形式逐渐融入通知书中。
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通知书,新生持手机和身份证即可注册;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官方微信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各种问题全解决;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是在通知书内含芯片,自备防伪、报到和导航功能……
各式各样的通知书越来越人文化,也越来越人性化。
看了这么多通知书,你还记得你当年的通知书长什么样吗?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