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要闻·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财视野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周边现“恶搞证”,堪忧

    本报6月20日讯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以前是沙包、皮绳,如今玩具之繁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日前,有长沙家长反映,一种“恶搞证件” 在某些小学悄然流行,受到小学生追捧。其中,很多“恶搞证件”内容非常低俗,让他们担忧不已。

    20日中午,记者来到芙蓉区东郡小学,在学校旁边一家名为“新蕾文化”的商店里,有数十种“恶搞证”醒目地摆放在门前。记者看到,这种“恶搞证”外形酷似正规证件的“缩小版”,但名字五花八门,诸如“同居证”、“流氓证”、“卖身证”、“处男证”、“恐怖分子证”等。

    店家介绍,类似证件挺受孩子们欢迎,尤其是男孩子,“用来捉弄同学。”正值小学中午放学,一旁的孩子家长则表示,这些小东西,孩子只要喜欢,尽量给他们买。另外一位学生家长则气愤地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出现在学校周边,“孩子才几岁,对很多东西都不太明白,也分辨不出好坏,而这些证件上的内容显然会带来不良影响。”

    东郡小学一位老师表示,不知道校园周边有卖这种证件,但学校禁止孩子将这类东西带入校内,一旦发现学校里出现这种恶搞证件,他们也会收缴。其实,这些东西老师们也很伤脑筋,毕竟买“证”属于学生的校外行为,很难监管。

    “这是小学生价值观混乱的一个表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尹惜冰告诉记者,对小学生来说,证件体现一种“仪式感”,它作为一个消极、负面仪式,给小孩子心理暗示,接收了这个证在形式上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认同感,在今后的行为中,潜意识会产生扭曲,导致价值观混乱,这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实习生 邓欣宜 记者 李成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财视野
   第E5版:体育观
   第E6版:最科学
   第E7版:惊呆了
   第E8版:史钩沉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经济观察
   第A4版:要闻·时政/民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2017高招进行时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市州新闻
   第A9版:市州新闻
   第A10版:经济与法
   第A11版:经济·行业
   第A12版:经济·消费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时事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小学周边现“恶搞证”,堪忧
公交跨区违规运营催生“花式”站名
一套房改成六小间出租,楼下称漏水
小学毕业照,动用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