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4版:大茶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大茶视界

第E3版
大茶视界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大师们与茶的二三事

    茶是中国文人案头的那抹红袖添香。梁实秋,郭沫若,鲁迅,周作人,老舍……看大师如何嗜茶,品茶,藏茶?

    茶是中国人的尤物。梁实秋在《喝茶》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鲁迅对品茶有独到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2004年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收藏的清宫贡品茶膏,现身公众面前,震撼了茶界,对鲁迅喜欢品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对于喝茶,“苦茶庵”老人周作人更是有独特的体会。他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清泉当渌,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对品茶感受,可谓独得其妙。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

    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郭沫若喜欢喝茶,11岁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

    1942年他写剧本《孔雀胆》中,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自己的泡茶心得:“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

    巴金喝茶用白瓷杯,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就开喝,味道自然一般。而且,他喜欢把茶叶丢在书柜里,这样,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实在难以下咽。

    制壶大师许四海看到巴金如此喝茶,就送了他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为他表演茶艺。

    一经大师之手,香味早已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一口气喝了好几杯。可见,好茶配好器,相得益彰,方得饮茶之趣。

    那时候在北京城,有个地方叫“来今雨轩”,是个喝茶的地方,鲁迅、林徽因、张恨水、李苦禅、萧乾、林语堂、吴宓、罗素经常来此光顾。

    “来今雨轩”不亚于“太太的客厅”(林徽因在家举办的沙龙)、“慈慧殿三号”(朱光潜的家,曾办有“读诗会”)。

    这儿就是民国时候老北京茶文化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北京有很多类似的喝茶场所。人们热衷以茶待客,常约上好友到茶馆喝茶;一些文人雅士的家里,还备有精美的茶具,招待来访的好友。

    在他们的演绎下,老北京的茶文化变得活色生香。

    张恨水在这里写下《啼笑因缘》,鲁迅在这里翻译《小约翰》,1921年1月4日,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等12人在这里创办文学研究会;1936年中国书学研究会在此成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大茶视界
   第E3版:大茶视界
   第E4版:大茶视界
   第E5版:大茶视界
   第E6版:大茶视界
   第E7版:大茶视界
   第E8版:大茶视界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时政
   第A3版:经济观察
   第A4版:深度解读
   第A5版:要闻·时政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2017高招进行时
   第A9版:要闻·科教卫
   第A10版:要闻·科教卫
   第A11版:市州新闻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时事纵横
   第A16版:文体看台
民国大师们与茶的二三事
《斗茶图》
《夏昼偶作》
茶的健康八用
样样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