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4版:创业客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健康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源自1960年,从业超20万人 新化人这样占领全国复印业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或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各高校复印店的叔叔阿姨小哥小妹里,有不少长相差不多,口音也类似的人——没错,他们不仅都是湖南人,而且来自同一个地方:湖南省新化县。

    2010年的北京高校抽样调查显示,新化人拥有大学里65%的复印店。更夸张的是,不管你在东北、陕西、上海、拉萨还是海口,只要走进街边随便哪家复印店,都有85%的概率碰见一群湖南新化人。

    为什么会这样?

    超20万新化人从事文印业

    新化人的创业史是一部传奇。

    作为娄底市的一个下属县,新化境内山脉纵横、环境恶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种地活不了,自然要“以技补农”。拿什么补呢?1960年,易代育、易代兴两兄弟盯上了流动维修机械打字机。

    易氏兄弟维修第一台打字机纯粹是个偶然。在外出“闯江湖”的过程中,他们全凭运气,修好了涪陵人民银行打字机上的一个小毛病,赚了45元钱——在当时堪称巨款。

    那之后,他们在各单位专修坏打字机,一边修,一边偷偷拆装机器,偶尔搞坏一个,就立刻跑掉。

    五十多年前,打字机的高精尖地位堪比现在实验室进口仪器,能拥有的单位没多少,会维修的就更少。于是易氏兄弟的手艺大受欢迎,还收了好几个徒弟。

    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身份不合法。于是他们私刻单位公章,仿造介绍信,假装成“武昌红星文化厂”和“湖南省安化县红卫机电修配厂”外派工人,力图让生意看起来正规一些。

    不过,1963年易代兴还是因伪造公章罪被判了刑,直到1979年才放回新化。他们的徒孙邹联经则幸运许多,尽管几乎每年都被抓一次,但每次都是收容遣送而已。

    1978年,国家政策松动,急需脱贫致富的新化县政府想起了这群搞打字机维修的人。1979年,成立了“新化县洋溪打字机维修厂”,打字机维修业在这个小县城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83年,200多人从事此行业,到1987年2000多人,1990年达到5000多人。

    与此同时,维修复印机、开复印店、倒卖二手复印机、制造写真机等事业也在酝酿中。1986年,邹联经从长沙五一文化用品公司买来一台佳能270复印机,从此开启了新化打印店的历史。

    之后,新化人拿到台湾商人的二手复印机货源,开复印店和销售二手机器的生意都几乎被他们垄断。到今天,已经有超过20万新化人从事文印行业,新化人曾文辉投资生产的绘图写真机还远销东南亚等地。

    这样举一县甚至一省之力来创业最后还火遍全国的传奇,其实并非孤例。

    老乡见老乡,你说帮不帮

    新化人做文印、重庆开县人卖成都小吃、桐庐人送快递,地域范围更大的青海人卖拉面、安徽人做装修,诸如此类的同乡同业集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同乡互助。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同乡互助岂止商业。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学同乡会隔三差五聚餐联谊,旅居海外偶尔听见一句乡音,恨不得把自己身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送出去。商帮、会馆、同乡会等同乡互助形式,更是在明清就已经相当常见。

    农民进城务工,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就是依靠老乡。何况,包括新化在内的许多农村还有非常浓重的宗族观念残留,打工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同乡”,更有可能是“二叔的大舅妈的三侄子”。

    于是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加上有“拜师学艺”的民间传统巩固关系,即使是没什么生存技能,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迅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扎根异乡。

    人们乍入陌生社群,经常有在生人社会中建立熟人关系的需求。而血缘和地缘作为先赋性关系,给予人们无需长时间交往了解,即可产生信任的可能性。当开展商业活动时,这种信任又大大加快了技术扩散,能直接转化为经济和商业同盟关系。

    无论文印小吃快递还是装修,每种同乡同业集聚的情况都差不多。先有一小群闯荡东西的人学会技术,然后在本村镇这个“地缘共同体”内部迅速传播,叔叔带侄子,哥哥带弟弟,先富带后富,迅速占领全国市场。本质上讲,这和过去村民集资修祠堂,农熟时互相帮着割麦子,没多大区别。

    政府说行,才是真的行

    当梳理新化文印产业的发家史时,就会发现,政府态度转变,才是整个事情最大的转折点。

    计划经济时代结束、维修厂正式设立、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甚至由于最大的维修厂设在洋溪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打印店新化人”大部分都是洋溪人。

    同样受惠的还有沙县。1992年,第一批沙县人挑着锅子背井离乡,到福州沿街卖小吃。而政府从一开始就鼓励农村剩余人口外出务工,甚至在各地建立联络处,提供业务培训,制定行业规范,多方宣传小吃旅游业,将沙县成功塑造成为名满天下的“小吃之乡”……可以说,沙县小吃开遍全国,政府才是最大的功臣。■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健康
   第E4版:创业客
   第E5版:财视野
   第E6版:消费经
   第E7版:深水娱
   第E8版:体育观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要闻·民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科教卫
   第A7版:市州新闻
   第A8版:经济与法
   第A9版:经济·行业
   第A10版:经济·消费
   第A11版:经济·热点
   第A12版:经济·金融
   第A13版:经济·操盘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创业源自1960年,从业超20万人 新化人这样占领全国复印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