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八级工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备受推崇与尊敬。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这些高技能人才愈加受到重视。
高技能“行情看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9日透露,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高技能人才达450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6%。
从载人航天、蛟龙下海可以看到,我国顶尖技能人才的作品可与世界强国媲美,但手表、汽车、机床等量产产品在质量上却不能相提并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能人才金字塔的塔基不稳:从原料生产到制作加工成形环环相扣,一个工序出问题就会满盘皆输。
“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引进,而各国都没有大规模引进技能人才的先例。
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学校99%的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一年内的毕业生月平均薪酬超过4000元,优秀毕业生及深圳紧缺专业毕业生薪酬可达7000元以上,高于一般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海龙说,在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工,也就是“高级蓝领”。
“八级工”不可或缺
我国制造业体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术,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为此,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却面临“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
“我们很缺技能人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深圳市智科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塗皓介绍,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不要说产品升级换代,就是维持现状也很困难。
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层次、布局与之相协调。
“你知道潜艇的螺旋桨吧,其加工水平决定了潜艇的噪音大小。”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上获得了金牌,他的理想就是加工出超静音的螺旋桨。
在此次中国国际技能大赛期间,张志坤说,比赛要求选手完成三个不同材料的零件加工,这三个零件大约长150毫米、宽100毫米、厚50毫米,但误差却要保持在0.0015毫米到0.04毫米之间。人的头发一般是0.24毫米左右,这就是说误差最多只能有一根头发丝的约1/6。
空间站、航母、战斗机、高铁……这些都需要“八级工”!其实,高技能人才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就做出了对国家的贡献。
两重障碍仍需破除
尽管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等现象依然严重。
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指出,从思想上看,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政策方面看,人才的评价制度、选人用人制度、待遇政策等主要还是和学历挂钩。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其中第一类群体就是技能人才。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能更好地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张立新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