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6月7日这天,考场内外上演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既有考生本人,也有他们的父母家长,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特殊考场里考生努力挥笔解答试题,穿上旗袍的妈妈和老师向学子们传递着“旗开得胜”的信念,由心理辅导者等组成的爱心护考团助力紧张焦虑等心理状况疏导,古稀老人来到考场外为孙子加油鼓劲……每个故事都满溢着时代的温情。
送考流行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高考不是考生“一个人在战斗”,家长也成为强大的后援团。记者6月7日在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明德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郡中学等多个考点外都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送考的妈妈偏爱穿旗袍,希望以此祝福孩子在考场“旗开得胜”。上午7点50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外,一群考生妈妈身着各色曼妙旗袍前来送考,面对记者的镜头,大家很配合地摆出各种POSS。家长朱女士笑言,穿旗袍送考的活动是家长群里的妈妈发起的,然后得到了很多人响应。提前半个月,妈妈们就在购置自己的旗袍。有些妈妈怕购买的不合适,还特意去订做了一套。“我们平常几乎都不穿旗袍,身材也不那么好看,但这次为了孩子豁出去了。”朱女士认为,除了寓意“旗开得胜”,更重要是给孩子传递一种自信:“微胖界”的妈妈们都敢把旗袍穿上身,你们在考场还有什么好怕的。
穿旗袍送考的除了妈妈,还有老师,明德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向红就是其中一位。当她一袭美丽的旗袍出现在考生面前时,不少考生给予了掌声和欢呼声。向老师也说,自己是特意穿上旗袍来为班上的孩子们加油的。“虽然孩子们的成绩最终与妈妈和老师穿没穿旗袍没关系,主要还是平时勤奋努力与个人心理素质稳定的综合体现,但这份满满的心意还是让人感动。”考场外,“旗袍送考团”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线。
考场如战场,家长引用海报标语送考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高考考生而言,考场也如同战场,风云莫测,需要实力、毅力和勇气。6月7日下午,在今年的新考点——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考点,家长们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二战时期著名的海报标语“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 继续前行)为孩子们加油打气。家长张先生说,三年寒窗磨砺已经胸有成竹,坦然面对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才会功到自然成。
30年前为儿子送考,30年后为孙子送考
78岁的肖光恒老人也是送考大军中的一员,天气较热,怕家人担心,他“偷偷”瞒着家人来到考场门外,为参考的孙子加油鼓劲。他还准备了水果、饮料等,想等孙子考完后,给他一个“惊喜”。
肖光恒老人透露,他1957年被分配到湖南一家科研机构工作,他的儿子1987年从雅礼中学考上湖南大学,如今也和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30年前,儿子参加考试的时候,他也曾经为儿子送过考;而30年后,他的孙子也再次从雅礼出发,为理想而战。说起送考的变化,老人回答:“现在送考的人多了好多,考生的压力也很大。”不过,即便如此,老人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他的孙子成绩优秀,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80名志愿者“爱心护考”
“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忘记带水了,可以拿一瓶水喝吗?”在雅礼中学考点外,一名神色紧张的考生向身穿红马甲的“爱心护考”志愿者询问,志愿者的回答是“当然了。”这个“爱心护考”团队由长沙天恩辅仁志愿者组织主办,共由80名成员组成,守候在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两个考点外。 团队的志愿者包括大学生、医生、企业管理者等来自各行业的人士。
“爱心护考”团队的发起人路德介绍,所谓“爱心护考”,主要对考生在入考前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进行减压等心理援助。首先是辨析考生是急性的焦虑发作,还是由于血糖低引起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援助。
“爱心护考”还为高考学生准备了水、藿香正气水、高渗糖、降压产品、医疗器材等。“不仅仅是对考生进行心理援助,对家长的心理援助也很重要。”路德表示,在现场志愿者团队也为有的焦虑家长进行心理援助。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杨雪梅 林斐婧 陈秀
高考人物
“励志男孩”刘雨晴
“高考是每个人怀揣梦想、开启精彩人生的转折点。我要用我的坚毅书写‘雨过天晴’的新篇章。”6月7日,在祁阳二中考点340考室,29号考生刘雨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因小时患痉挛型脑瘫导致运动神经损伤,刘雨晴行走不便,手臂乏力,常人轻轻松松能完成的书写,对他来说是“挑战”。每次写字,他右手执笔,单手无力移动,得依赖上身转动、左手助推才能完成。刘雨晴因此享受到了今年高考特殊政策,经审批,他每科考试时间可延长30%。
虽然身体残疾,但刘雨晴却乐观自信。高考考室编排中,他本可以选择单设考室考试,但他谢绝了。他说,他更愿意与正常考生一起“同场竞技”。
刘雨晴酷爱读书,勤奋努力。读高一、高二时,他不要家人陪读,在校寄宿,生活自理。他的班主任胡超文老师感触最深的是,他不仅学习刻苦,还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活动。考前“点燃高考正能量”主题班会中,刘雨晴以自身的经历阐释“我自信我坚强”人生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心目中的“励志男孩”。
对3年高中生活,刘雨晴心存感激。学校特批让他到教师食堂就餐,避免了拥挤;他每年还享受政府助学金;上下教室楼梯时,总有同学伸出热情的双手相扶。他要带着这份感激拼搏人生,回报社会。
■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李新春 刘朝晖 艾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