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8版:史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新热点

第E3版
新健康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场考试连写19篇文章! 高考有啥好紧张的,古人的难多啦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又到一年高考季。

    一朋友诉苦,说孩子立马就要高考,压力山大,抱怨道:高考考这么多门科目真累,还是穿越到古代科举好,就考一门写作文,多简单!

    其实,古代的“高考”远没有我们想象中容易,说比今天难上十倍,一点不假。就算是像苏轼、王阳明这样的大才子,也要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挨过“高考”。

    考场:

    一人一个小黑屋

    跟监牢似的

    说到古代“高考”,第一个难关不是试卷,而是考场环境。

    进场的时候,为了防止作弊,考生们必须排着队,一个个脱光衣服验身,查清楚有没有带小纸条,平均一个考生就要耗上大半个小时。

    进去之后,是一个个小黑屋,叫“号房”,听着跟监牢似的。带着笔墨蜡烛和干粮进去,一坐就一天,第二天早晨才能出来,中途睡觉连床都没有,只能拿两块木板拼起来凑合着用。

    考生也可以在里面上厕所,可是房间严密,夏天不能透风,冬天不能生炉,温度不适,气味不宜,和现在舒适的空调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明朝乡试:

    三场,19篇文章!

    除此之外,科举的考试内容也不仅仅是“写一篇800字作文”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科举要考八股文,那八股文要怎么写呢?规则如下:

    〔一〕全文要分成八个部分写。

    〔二〕每一个观点都要遵循“高考宝典”──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去拟。   

    〔三〕文章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

    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可谓“戴着镣铐跳舞”。

    除此之外,考题数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乡试为例。假设你是明代的一名考生,走进考场后:

    第一场,先一口气写7篇论文;第二场,1篇政论,5篇判词,再加1篇公文;第三场,再写5篇时政评论。闭上眼就能想象,在昏天黑地的考场里,接受如此堪比马拉松的书写考验,那是一场怎样七荤八素的折腾啊!

    明朝有诗形容科举:三场辛苦磨成鬼。能全程咬牙熬过来的,真不是一般人,像大儒王阳明,大改革家张居正,大英雄郑成功,大名臣曾国藩……没有一个不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实打实考出来的。

    金圣叹:

    耍小聪明写“零分作文”

    每个人应对考题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挥洒,有的稳健,但不管怎样,目的明确,头脑清醒才是关键。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为人玩世不恭,在考场上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专写“零分作文”。

    他第一次参加考试,试题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出自《论语》。正常做法,当然是就题论事,写一篇潇洒雄文。可金圣叹偏偏不走寻常路,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这是匏瓜的意形。”主考官大怒,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参加科考,题目叫《吾四十而不动心》,出自《孟子》,原意是人到四十心如止水。

    你猜这次金圣叹怎么着——又是大笔一挥,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主考官又来追问,他幽幽地说:“孟子说四十不动心,即是说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咯。”又被除名。

    如果当时要出一本《零分作文》,金圣叹的文章得收录好多篇。

    聪明大胆是好事,但不等同于儿戏,只有以认真的态度把握机会,才对得起自己大好的才华和青春。

    苏轼:才华盖世仍谨慎应对

    同样是才华绝顶的考生,苏轼比金圣叹要稳健多了。

    当年苏轼上京赴考,带了一肚子学问,可谓意气风发。进入考场后,他铺开卷子,一看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即是“赏罚要厚道”。

    苏轼马上审题:题目出自于《尚书》,体现了典型的儒家思想:“刑罚上有疑问,就从轻处理;奖赏上有疑问,就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这是最忠厚的做法”,可以显示当朝者仁厚治天下之风。

    文章主题确立之后,文字风格怎么定呢?苏轼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出题人──欧阳修。这位主考官最反对华丽花哨的文风,提倡写文章要浅显明白,用平实的文字表达深远的思想。

    苏轼当场决定,放弃啰嗦的理论,用两个具体故事作为论据,干净利落地论证文章主题。

    最后,答卷果然被欧阳修一眼相中,荣登进士榜。

    战略上轻视,是一种胆量,战术上重视,是一种负责。

    刘凤诰:貌丑才高赢得乾隆赞许

    清代乾隆年间,江西有个书生叫刘凤诰,勤奋好学,乡试、会试连连及第。可惜他相貌丑陋,只有一只眼睛。按照当时规定,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好在当时会试的主考官是个惜才之人,硬着头皮禀告了乾隆。乾隆不想被嘲笑“以貌取人”,只好亲自上阵考验一下这位南方丑儒。

    殿试当日,乾隆帝高坐龙椅之上,一见刘凤诰的长相,心里不免有些轻视。他一摆折扇,念出一句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在场的人一听,知道皇上在暗讽刘凤诰独眼,都替他捏了把汗。

    岂料刘凤诰不仅没被吓到,还挺胸昂首对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帝见他如此气魄,顿时刮目相看。沉吟半晌,又出句:“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不卑不亢,马上接招:“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帝大喜,当场钦点刘凤诰为殿试探花,登上金榜。

    遇到难题,无须阵脚大乱,稳住气势,保持信心,说不定就文思泉涌,柳暗花明。

    从古到今,考场是一个人生转折的缩影,表面上考的是知识,但其实更考一个人对待挑战的态度。

    过来人说:高考的时候,以为高考就是天,毕业后才发现,学校的考试,其实是人生路上遇到的最简单的考验。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物道节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新热点
   第E3版:新健康
   第E4版:大茶视界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财视野
   第E7版:文化圈
   第E8版:史钩沉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高考“神”助攻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科教卫
   第A7版:市州新闻
   第A8版:特别报道
   第A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经济·消费
   第A12版:经济·热点
   第A13版:经济·操盘
   第A14版:寰球风云
   第A15版:时事纵横
   第A16版:文体看台
三场考试连写19篇文章! 高考有啥好紧张的,古人的难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