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
24日深夜,中国足协官网连发两个重要通知引爆了中国足球圈。
第一个通知规定,从2018赛季开始,比赛中登场的U-23(23岁以下的)球员要与外援人数相同。以中超第10轮为例,单场比赛能同时派三外援和三名U-23球员的,只有建业和权健两个队能做到。
而第二个通知则针对的是“外援”引援的限制,凡是亏损的俱乐部,在引进外援的时候,要征收一个与外援支出同等“引援调节费用”用于中国足球发展基金。
叶观星象
欲速则不达
“祝中国足球队早日进入世界杯,晚安”——黄博文在25日凌晨时分的微博中说道。
不可否认,足协一方面希望通过新政让更多的年轻球员提早接受中国顶级职业联赛的洗礼,迫切想让国家队的成绩能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得到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想遏制一下中超“烧钱”引援的态势。但是可行吗?不少人在脑中打了个大问号。
新政并不涉及最基层的中乙联赛,足球政策不是应该自下而上地从低级别的赛事开始实施,现在为什么是反过来了?
联赛的精彩程度会打折扣吗?毕竟,冬窗期间,中超16路豪强纷纷招兵买马,奥斯卡、特维斯、伊哈洛、维特塞尔、帕托等多位世界级巨星登陆中超。其中从英超豪门切尔西转投而来的巴西球星奥斯卡以6000万欧元的身价成为冬窗标王。在外媒报道中,还有更多世界级球星已经与中超联系在了一起。然而新政一出,俱乐部还会花大价钱买球员吗?中超的可看度还有多少呢?
针对这条让西甲看了会沉默,意甲看了会流泪,英超看了想解散。斯科拉里看了想辞职,博阿斯看了想撞墙,贾秀全看了想蹦迪的新政策,还是有不少解决方案的。
比如,按照目前U-23球员规定首发1将,3外援一起登场,下半场或者比赛的最后时刻连换2名U-23球员。如果仅以中国足协寥寥几句的新版规定来看,甚至可以出现首发不上U-23球员,下半场或者补时阶段集体换上U-23球员的对策。
比如,奢侈税政策的实施,中国足协只能监督俱乐部的财务往来,无权监督俱乐部的母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这就意味着,双方俱乐部在球员交易时,可以实施零转会费的对策,而球员产生的实际转会费,由双方俱乐部的母公司(甚至关联公司)之间来支付。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政的漏洞很可能会让球队捉住,从而应付了事,这种非良性循环毕竟还是与培养更多优秀中国球员的目的不相符。
■叶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