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赵爹爹不幸罹患膀胱癌,进入湘雅三医院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家人决定选择 “达芬奇”进口手术机器人为他切除肿瘤。缴纳了9万多元的手术费用后,爹爹的独生女儿却有些不堪重负。机器人手术比普通外科手术贵了三分之二,大约6万多块钱,而且不能用医保,这几乎是她一年的收入。
“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很多,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术后康复好,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赵爹爹算是幸运的,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朱晒红表示,因为费用高昂,垄断国内市场的进口机器人手术,仍不能成为每一位患者的“首选”。
让人欣慰的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即将上市。4月20—2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办“2017湘雅机器人手术国际会议”。朱晒红副院长在会议上透露,由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联合研发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成功完成了8例手术,目前已经申报国家科技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实现手术机器人的产业化。国产手术机器人价格“平民”,预计比普通手术仅高3000元左右,能让所有病人首选这项生命科技。■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梁国清 余希
下手精准
机器人成高难度手术的“技术担当”
手术机器人的优势,说得最多的是微创,出血少,但在湘雅三医院多位医生看来,它有着许多“不可描述”的优点。
今年1月,市民刘女士被诊断出患宫颈癌,32岁的她一直未能生育,正准备做试管婴儿。这种病按照常规医疗处理原则,必须实施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再也无法生育。得知这个“噩耗”,刘女士及丈夫都几近崩溃。
通过多次会诊,妇产科主任薛敏教授决定操作手术机器人,为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薛教授在全麻插管下为刘女士施行了机器人系统次广泛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保留了其生育功能。
同样“神奇”的,还有前列腺癌根治术。细小得如同发丝的性神经,分布在男性的盆腔深处;传统手术中难免被“误伤”,影响患者术后的性功能。而在放大15倍的机器人刀下,这些性神经会被保护得更好。
“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领域的高难度手术的重担,都逐步落到手术机器人的身上了。”朱晒红表示,今后应用的范围还会更广,例如现在女性的整容手术,机器人会完成得更加“美丽”。
价格高昂
多数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2017湘雅机器人手术国际会议”,十多位专家就提高机器人手术疗效、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多角度对话和探索。但多位专家也说到同一个话题,便是手术机器人的费用太昂贵,让普通患者无法承受。
记者了解到,与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费用要高3—5万元,平均比例约三分之二。
为什么要贵三分之二?因为机器的耗材昂贵。“买回来的价格就是2000万。”湘雅三医院手术中心工作人员透露,手术中的耗费也非常高昂,以机器人的操作臂为例,这种售价约10万的“手臂”仅可以使用10次,10次后会自动锁定。每次手臂需要套上一次性消毒膜,这种无菌膜套价格就是几千元。
面对这样的价格,在治疗中的耗尽钱财的普通患者,很难再负担一场手术的费用。记者在多家医院咨询患者是否愿意选择机器人手术,否认的患者居多,价格是唯一的“门坎”。
尽管如此,湘雅三医院的达芬奇依旧24小时在工作,目前平均每天要进行7—8台手术。自2015年开展湖南省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该院共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833例。“主要用于肿瘤的切除。”薛敏教授透露,达芬奇手术几乎能操作外科手术,但目前主要用于癌症患者。
自主研制
国产机器人五年内有望“产业化”
“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妙手’,进入了临床试验。”作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价格“平民”是妙手的优点之一;朱晒红透露,国产机器人手术的价格,大约比普通腹腔镜手术高3000元,更多普通患者都能承担得起。
据介绍,“妙手”是一种全新型、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腔镜辅助手术机器人系统,其主要硬件、软件、材料和系统设计等均为我国自主研制。
目前,“妙手”已经在2016年完成了动物实验,成功进入临床试验,“在我们医院成功实施了8例手术,包括胃穿孔修补术、阑尾炎切除术(3台)、右半结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朱晒红坦言,每一场手术都是极大的进步,离临床的应用又近了一步。
朱晒红透露,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已被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力争在5年内实现其产业化,让我国的医疗达到新的标准。
释疑
国产机器人有哪些优点
除了价格,“妙手”国产机器人还有不少“自带”的优势。例如,它具小型化与集成化特点,系统调整更加精细。
同时,还突破了微创手术机械多自由度丝传动解耦设计、从操作手的可重构布局原理与实现、系统异体同构控制模型构建等三大关键技术问题,解决了机器人成套技术难题,达到了世界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与进口机器人技术差距在哪
“比如视觉系统,清晰度没有进口机器人高。”朱晒红也坦言,虽然妙手的“机械功能”超越了达芬奇进口机器人,但高清3D内窥镜视觉系统仍在优化中,此外,消毒和驱动接口也需要升级。
难度比较大的,是集成能量平台的优化。朱晒红解释,尖端的“能量平台”技术,是在手术过程当中,输出电能或者超声,结合血管钳的压力,使人体组织的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熔解变性。将血管壁融合成透明带,使得血管永久闭合,让手术“零出血”。
蛋白质溶解到什么程度?血管管腔闭合能否永久?这都依靠能量的精准输出。朱晒红坦言,这一点国产机器人还需要更多超越。
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趋势
目前,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而现有的手术机器人项目,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也是科研队伍研究的方向。
让外科医生值得期待的是,手术机器人可能会将腔内镜一体化,使操作更加简单,更加精准。
在更广泛的医疗机器人领域,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把手术治疗机器人、假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心理康复辅助机器人、个人护理机器人、智能健康监控系统定为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
“研发了手术机器人后,我们还会研发护理机器人、诊断机器人。”朱晒红表示。以诊断机器人为例,输入10万张图片后,这个机器人会自行储存信息,再看到患者的相关图片,它能准确分析症状,并给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延伸
人工智能
会让医生失业吗
面对医疗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引发了很多人的猜疑,医疗人工智能将会影响我们什么?医生、护士会失业吗?
答案是否定的。以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为例,这种高级机器人平台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简单地说,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就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构成。医生需要在一个控制台上面去控制机器臂来完成整个手术流程。在病患者人满为患、医护资源不足的医院,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只会提高医治效率,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并非真正能取代医护人员。
相反,医疗人工智能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短缺,更是提升了医疗水平,为患者争分夺秒抢时间,以及为其生命护航,在同样的时间,更准确诊断病理,医治更多的病患者,而且对解决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正让百姓“病有所医”,真正关爱生命、呵护生命。
医疗智能化时代来临,医生、护士不会因此失业,医疗智能化将医生、护士的价值最大化体现,大大提高医生、护士的地位,让医生、护士更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