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5版:市场透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大咖论坛

第E3版
前沿生活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店潮初现,房地产中介洗牌在即
业内人士:市场规范化势在必行,政策及监管持续收紧几成定局

    房地产中介成为此轮楼市调控的重灾区,门店关停的数量逐渐增加。在楼市遇冷、严查市场的背景下,房地产中介“生死劫”正在上演。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中介门店橱窗房源广告都已下架;“量价齐跌”几乎成为中介人员的统一话术;此外,清明节假期,房产中介经纪人破天荒地获得两天假期。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势在必行,严查只是开始,政策及监管持续收紧几成定局。在这一轮周期中,中小规模甚至大规模的中介公司都可能被淘汰,未来行业或将在重压下洗牌。

     新话术统一

    一直以来,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经纪人都会做“话术培训”,所谓的话术就是指如何与卖家及买家进行沟通以促成房屋交易。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被问到市场现状及走向时,经纪人的判断,具体来说就是成交量跟成交价格的描述。在不同市场、不同买卖方、不同经纪人之间,话术都会有差别。

    不过,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近期房地产中介一线经纪人的话术开始趋于统一,那就是“量价齐跌”。自2016年“9·30”政策出台后,二手房市场出现下行,但至今年春节后二手房市场出现回温,这期间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格的行情,经纪人在与买卖双方沟通时会出现“量跌价稳”、“量跌价涨”等不同情况。

    对于市场为何会形成“量价齐跌”这一统一话术,多个区域中介门店经纪人的解释基本一致。一方面,自3月17日北京楼市新政出台后,一系列政策接踵而至,严格的限制政策对楼市降温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提出中介机构不得哄抬房价的规定,同时对于中介机构的执法检查力度开始加强。为规避监管风险,中介公司也要求经纪人不对买卖双方表述“房价会继续上涨”等类似的观点。  

    关店潮初现

    近期二手房中介市场出现的关店现象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其中不仅有被强制关停的门店,还有更多自行关停的中介门店。相关数据显示,自3月17日北京楼市新政出台至今,目前已有38家房地产中介被责令关停或停业整顿,另外有91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已自行关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北京二手房中介行业关店潮已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查处力度加强及市场整体下行。

    从监管层面来看,3月23日,市住建委召集链家、我爱我家、麦田、爱屋吉屋、中原等北京市十大中介机构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主旨在于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落实正在实施的楼市调控新政。会上明确提出,“从今天起,一旦发现有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参与炒房、哄抬房价等,将逢‘涨’必查、逢‘炒’必办”。此后,在市住建委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中,数十家中介机构门店被关停。

    此外,监管执法部门的坚决态度也传导给北京二手房中介机构,部分存在违规可能的中介机构选择主动关停店面运营。当然,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市场成交的下行,尤其是“商改住”房屋的重拳砸下之后,此类房屋交易基本冻结,“商改住”楼盘周边开设的店面关停也是身不由己。

    “公司已经关闭了几家位置不好的店面,同时,公司正在研究计划性地关闭部分店面。这也是公司为了保持长远发展所做出的选择。”北京一家中型房地产中介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生死劫”上演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政策重压、市场下行,北京房地产中介机构正在经历“生死劫”。

    关店潮已经开始出现,未来关店潮仍会持续甚至扩大。2016年楼市的回暖给予二手房中介公司信心。一方面,新兴互联网中介开始设立线下门店;另一方面,传统二手房中介机构也忙于开店扩张,巩固并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2016年中介门店数量进一步增加。但是今年在严查违规之下,一些难以盈利、不太规范的二手房中介门店关停将在所难免。

    某房地产中介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之后,房地产中介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发生。一般而言,中介机构业务模式单一,企业生存受市场调控影响较大。同时,规模较小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预计今年将“死”掉一批中介公司。

    上述人士进一步称,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本轮行业调整期来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监管,即行业不断走向规范,在这一过程中,服务能力弱、专业知识欠缺、经营行为不太规范的房地产中介机构都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不只是中小公司,甚至规模较大的中介公司也将面临这一考验。

    不得不提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近期监管部门查出关停数十家店面,对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而言,仅仅是个开端,宏观层面政策的出台才是劈向房地产中介机构的“雷”。

    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包括二手房屋交易佣金比例的调整、房产中介行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管惩罚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都有可能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措施之一。

     链接

    房屋中介上市

    波折丛生

    行业的变革,令房产中介对资本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在不断地寻找合作中,我爱我家、好屋中国等房产中介终于看到上市的可能性。然而就在最近,我爱我家和好屋中国的上市计划相继搁浅,凸显出中介寻求资本化道路上的诸多波折。

    就在3月21日,曾于2015年斥资7亿元收购好屋中国25%股份的明牌珠宝发布公告称,其拟以发行新股及现金方式收购好屋中国75%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宣布终止,这对于自称“国内首家房产O2O全民众销平台”的房产中介好屋中国来说,意味着其在A股上市的计划宣告搁浅。记者翻阅之前公告发现,好屋中国去年的净利润仅大约1.3亿元,比在上述重组中对应的对赌业绩1.8亿元少了近5000万元。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面对深交所连发17问有关股权频生转让、高预估增值等问题的问询后,被“借壳”的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仍未回复。这也意味着我爱我家的上市路遇到了阻碍。在深交所连续质问昆百大和我爱我家的合作案中,房产中介的高股价背后,仍旧缺乏坚实的业绩支撑。与此同时,仅因为发布虚假房屋信息、登记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虚假材料等乱象,我爱我家在过去三年里受到行政处罚高达98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中介业绩飙升,机构希望借此进入资本市场获得高估值、高溢价。但房产中介目前正处于转型期,业务运营和管理仍处在磨合期,也令资本对房产中介的前景持观望态度。

    ■综合北京商报、新京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大咖论坛
   第E3版:前沿生活
   第E4版:深度情报
   第E5版:市场透视
   第E6版:市场透视
   第E7版:行业观察
   第E8版:TA说瞭望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深度解读
   第A3版:要闻·民生
   第A4版:要闻·科教卫
   第A5版:市州新闻
   第A6版:经济·行业
   第A7版:经济·金融
   第A8版:时事纵横
关店潮初现,房地产中介洗牌在即
品南洲美食,享湖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