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8版:史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消费经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3.15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打假的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3·15”这天,如果翻翻历史,特别是翻翻古代物件,可能很快就会让你羡慕不已!

    为什么会羡慕呢?一边是念着消费者权益,质量却不那么如意的产品。一边是老祖宗传下的物件,各个尊贵品质,小件的文物,千百年下来,精美耐用依旧。大件的古楼古墙,扛了几世纪风雨,地震洪水面前都挺住!眼热的恨不得穿越去!

    高贵品质的中国古代制造,就是被规矩管出来的,不信?看这些小事!

    1  食品安全零容忍

    产品质量安全里,最马虎不得的,就是食品安全。

    中国从周朝起,就是零容忍,以《礼记》的说法,不单是没有成熟的蔬菜瓜果,禁止提前上市,就连不在狩猎季节而遭到狩猎的动物,也一律不准在市面上出售!

    在唐代时,法律下了狠手。以《唐律疏议》的规定:商家如果发现食品变质过期,必须要立刻焚烧。否则一旦有人食用该变质食品中毒,商家至少一年徒刑!如果苦主中毒死亡?那么商家就要被处以绞刑!

    明朝的法律规定,卖家销售注水肉,和往粮食里掺沙子一个罪!最轻要打八十大板!所以那年头敢做这事的,都是用生命来掺假!

    2  硬规矩造就硬品牌

    标准化生产这事,中国从秦代起,就是相当讲究。秦朝的学名叫“程”,也就是生产标准,各种手工业品要上市,都得按照标准生产。特别是纺织品,西周起就有了长度和宽度的要求,不合要求不许上市!到了唐朝以后,要求更细化,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四年以上训练才可上岗。丝绸的粗细程度和重量,也全是细化标准。

    到了明朝时,这个出口硬品牌,又多了新花样,明成祖朱棣时,官方作坊有了“质量追溯期”,所有的纺织工匠,都要按照纺车来编号,主管官员也要跟着编号。以后一件产品质量出问题,一抓就抓一大片!还要改到合格为止,管理官员一级级罚钱!一件产品,随时随地都要接受考验!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著名的资本主义萌芽火热开遍,东南手工工场大起,丝绸的生产标准,也就更严格,还有了“黑名单”,工匠出一件次品,就要记录在案,出到三件基本就丢饭碗,连带雇佣工匠的老板都得受行会罚!想赚大钱?宣传再好也没用,钻研业务是真!

    3  严防豆腐渣工程

    中国古人的工艺技术里,另一大场面,就是强大的工程技术,建造了好些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强大建筑!

    到了宋仁宗年间,更加提升了中国古建筑的品质:只要是新修的建筑,别管桥梁还是房屋,五年内出现塌陷问题,设计者和工头,除了依法追究责任外,还要追打棍子。这还仅仅是塌陷一个问题,属于工程追责里最轻的!

    也正是在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营造法式》问世,这部北宋将作监李诫编订的建筑宝典,几乎包括了当时科技条件下,所有安全建筑的硬标准,而且涵盖从工程图纸设计到选料规格等一切流程!以前出豆腐渣工程,还能拿疏漏当借口。现在有了这本硬标准书,半点借口都找不到。

    而且对后世尤其影响大的,是这本书规定了地基的检验标准!古代社会里,干工程最容易偷工减料的环节,就是打地基。官员稍一个疏忽,就很容易糊弄过去。但有了这书,一个好地基该挖多深,打多少木桩,用多少材料,一件件全有的查!自此以后,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处理贪腐官员有了专用词:不如法。就是干工程偷工减料!一本专业书,就是多少腐败分子的噩梦!

    4  质量检验不能松

    当然,说了这么多规矩,归根结底,规矩也要人来执行!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的兵器制造,理论上说,宋朝手工业如此强大,装备水平该不差。但听听宋仁宗年间大臣贾昌朝的话:造之不精,多脆状!甚至就是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里,多次发生过宋军兵器断裂的荒唐事。

    为什么会这样?宋朝兵器生产,和其他手工业一样,工匠把名字刻上,一级级官员审查,生产标准也高!可到了宋朝中期后,各级衙门官员扎堆,一件活三五个人干,兵器质量检验这种大事,也就变成了没人干。

    对这个没谱的事,到了王安石变法年代,北宋终于用个“小办法”:季逐陆职司更互考察!也就是不同地区的监管部门,交叉考察对方,有问题互相盯!查出问题重重有赏,而且哪怕自家有问题,先查出对方问题,自家问题也能从轻!

    5  高品质工匠

    虽说古代产品生产,讲究的规矩很多。但一件东西成为精品,关键还要看讲究的工匠!

    而在明朝当时,这手工业的品质,更是美出了影响力。明朝民间就有谚语:苏州样,广州匠!苏州样。

    翻翻晚明文士的笔记里,满篇可见当时好些强大的工匠,比如万历年间的瓷匠昊十九,一手烧瓷工艺冠绝天下,文人雅士们见了他,都是恭恭敬敬。苏州做竹器的濮仲谦,那时当地上流社会圈的名人,好些达官显贵,重金求他一件竹器,竟然都吃闭门羹,年轻一点的学子,都在这位工匠面前恭恭敬敬行弟子礼!看得张岱连连感叹:读半辈子八股文,还不如人家有门技术受尊重!

    ■来源:张嵚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消费经
   第E4版:消费经
   第E5版:财视野
   第E6版:体育圈
   第E7版:惊呆了
   第E8版:史钩沉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深度解读
   第A4版:要闻·民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特别报道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市州新闻
   第A9版:经济与法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风云十年 领航中部
   第A12版:经济·金融
   第A13版:中国纵横
   第A14版:寰球风云
   第A15版:文体看台
   第A16版:广告
没有3.15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打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