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要转型、农村要发展、农民要提升,迫切需要各类现代农业技术专家和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与管理人才——这恰恰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培养农业硕士的初衷。4年多时间,除了已毕业的65名农业硕士外,目前还有两届正在就读的76名研究生,从进校园起,他们就活跃在湖湘大地的“三农”舞台,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服务地方的“智囊团”、面向田野的高素质“村官”。
“接地气”项目
凸显精准扶贫新成效
不到两年的时间,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划拨专项经费约120余万元,指导农户栽种油茶、套种黑花生、养殖稻花鱼,谋划生态农业发展计划。这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定点帮扶新化县水车镇直乐村的扶贫成绩单,在2016年省扶贫办的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次。为推进扶贫工作,该校还特别设立了“稻田养鱼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油茶林栽培、社区对接农业、电商平台建设”等精准扶贫专项项目,所有项目均由该校研究生处组织协调。
在已实施的帮扶项目中,学校在该村完成了120亩稻田养鱼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校农业科学研究所总农艺师邹坤告诉记者,直乐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项目组驻村后,研究生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当地气候条件和稻田生态环境等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生们经常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指导,向他们传授稻田养鱼关键技术,宣传稻田综合生态种养发展新理念。
因为油茶从种植到结果所需时间较长,为了充分发挥油茶地效益,项目组便指导农民在油茶地里套种了黑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将该村积极筹建成全国的花生制种基地。
目前,直乐村不仅是该校精准扶贫点,也是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该校党委书记郭军看来,精准扶贫项目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培养农业硕士的一大特色。
“三农工作室”
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永丰辣酱是双峰特产。与此同时,产能不足、品牌滥用现象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也制约着这个名优特产的升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贺蓓针对这一现状,走访了大量企业和农户,最终撰写了一份关于永丰辣酱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当地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这只是该校“研究生三农工作室”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农业硕士的职业指向性很强,就是要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所以我们在乡镇建立了‘研究生三农工作室’,让研究生们到乡村去开展专业实践。”该校校长刘和云介绍,2014年1月,该校在新化县委组织部挂牌首个“研究生工作站”,同时在新化县曹家镇和奉家镇建立了首个“研究生三农工作室”。在每个“三农工作室”安排2-3名全日制研究生开展为期总计8个月的专业实践。同时,该校将校内导师和湖南省农科院、娄底各有关单位受聘于该校的兼职导师,以及学校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一支“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相关专业教师”导师组。
3年来,“研究生三农工作室”为合作乡镇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获得各方好评如潮。
“村官硕士班”
打造精准扶贫新能人
大学生村官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人才。2013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新化县委组织部合作启动了大学生村官MAE培养计划,招收具有一年以上“村官”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攻读该校农业推广硕士。
曾勤勇是村官硕士班的首届学员。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考到娄底市杉山镇四季村担任村官。这个学工商管理的85后村官说,虽然是回老家工作,没有语言的障碍,但是还是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许多政策不了解,自己常常要先听村干部解释一遍,再去看书和资料。”考上村官硕士班后,曾勤勇十分珍惜这个到校园“回炉”的机会,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请教导师,开展研究,除了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学习,还有一些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都让他觉得在工作中很受用。2016年5月,他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副乡长。一个月后,农业硕士学位证也如期而至。
据该校副校长周发明介绍,为了让大学生村官真正能学以致用,在这个村官硕士班,除了必备课程外,还专门增设“农村组织与管理”、“发展与沟通”等课程。教学中还邀请了解湖南农业的专家或领导进行专题讲座,像工商管理课程中“企业导师”的传授方式一样,手把手地教授他们怎样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同时也让大学生村官更全面地了解湖南农业发展的现状。■记者 黄京 苏军华
通讯员 彭健民 陈勇 肖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