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看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热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揣3块钱“出走”,唱成“非遗”传承人
本报专访常德花鼓戏省级传承人杜美霜,讲述艺术人生

    杜美霜唱出戏曲人生。     (资料图)

    十四岁时,怀揣三块钱随着戏班子走出村子,学汉剧、演花鼓戏、唱丝弦,逐戏半生。日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省级传承人、常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杜美霜将自己多年来精心整理、挖掘、撰写和演唱的传统剧目、汇编出版的《常德花鼓戏集成》、演出光碟,捐赠给常德紫菱图书馆珍藏。三湘都市报记者通过专访,了解了她的学艺与传承常德花鼓戏的故事。

    ■记者 吴岱霞

    A

    “厚着脸皮”争取到唱戏机会

    杜美霜于1965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14岁时,在观看了一次民间职业剧团在家乡的演出后,杜美霜就跑到后台毛遂自荐学唱戏,跟老师说:“我会唱歌,我会翻跟斗,还会劈叉。”就这样,她“厚着脸皮”为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从此走上了戏曲这条“不归路”。

    杜美霜从妈妈手上接过三块钱,拎着一个铁桶,还弄了一床被套、几件衣服之类的,就跟着他们走了。一走就是6年。6年时间里,杜美霜跑遍了常德的所有区县,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

    B

    用犟劲克服学戏的艰苦

    从一个活泼天真的少女变成台风稳健的唱花鼓戏台柱子,靠的不仅是一股子不服输的犟劲,更是对戏曲的热爱和执着。刚开始学艺时,杜美霜每天五点起床练基本功:甩马鞭、甩双枪、甩双刀、甩双锤、踢腿、压腿、下腰……还自创了“咬花”(放一支花在地上,下腰咬起地上的花)。

    1986年 ,杜美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常德鼎城区花鼓戏剧团。1993年,杜美霜在花鼓戏《山里哥哥山里妹》中饰演杏姑,参加全国“映山红”戏剧节,获优秀演员奖,还获得了文化部第七届“群星奖”金奖、第四届中国曲艺节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2006年,常德花鼓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杜美霜又被评为常德花鼓戏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个人的演唱专辑“几许桃花梦”、“又见桃花源”等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的经典。

    C

    历时十年抢救文化遗产

    常德花鼓戏是沅澧流域源远流长的传统剧种之一,是湖南戏剧大花园中一朵炫目的奇葩。原创剧本一直以心记口诵、油印草稿等形式流落在一些民间艺人和收藏者手里,即将濒临失传。

    杜美霜从小就喜欢搜集传统花鼓戏剧本,后来剧本越搜越多。十年前,杜美霜有了出一本《常德花鼓戏集成》的想法。于是,这十年间,杜美霜利用休息时间,自费下乡寻访民间艺人、收藏家,购买、搜集剧本。为了整理一些手抄剧本,杜美霜说:“因为南方天气特别潮湿,那些剧本真的是黄黄的,发霉了,纸张黏在一起撕都撕不开。我在拿到那些剧本以后,请人电脑打印录入,而有些字录入员根本就看不清楚。所以我这几年眼睛都不怎么好了,原因就是看这些剧本嘛。这本书出来真的很不容易。”

    2013年,这部收录了109个优秀传统花鼓戏剧本,分上、下两册,共200多万字的《常德花鼓戏集成》终于出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热点
   第E4版:车生活
   第E5版:消费经
   第E6版:财视野
   第E7版:娱乐圈
   第E8版:体育观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4版:经济观察
   第A5版:要闻·民生
   第A6版:要闻·民生
   第A7版:要闻·科教卫
   第A8版:市州新闻
   第A9版:经济·热点
   第A10版:经济·行业
   第A11版:经济·行业
   第A12版:经济·金融
   第A13版:时事纵横
   第A14版:风云十年领航中部
   第A15版:文体看台/副刊
   第A16版:广告
怀揣3块钱“出走”,唱成“非遗”传承人
不是幡动,是心动
4月,去洪江“乐跑”
省键盘音乐学会
第十三次年会举行
《因为遇见你》
聚焦“中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