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6版:史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新热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扮男装的套路,
早就被古人玩腻了

    为什么电视剧里的女扮男装梗都要用烂了还在用?因为你们爱看啊!不用这些梗怎么能让观众开启上帝模式抓耳挠腮地看男主一个人被蒙在鼓里呢?

    其实除了电视剧,文学作品里早就有不少女扮男装的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文学作品里的女扮男装到底是个什么套路。

    男装不是你想穿就能穿

    女扮男装,就是女人穿上男装,假装自己是个美男子。在中性服装那么流行的现在,选择服装更多时候只是个性审美爱好,但在以前,要想穿异性装没那么简单。

    在中国古代,凡事都讲究个规矩,讲上下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同的服饰是严男女之大防的重要手段,《礼记·内则》里就有讲“男女不同衣裳”。

    所以,易装表面看只是一个着装问题,在古代就被看做是一种危害等级制度、有悖礼法的行为。如果再穿异性的服装闯入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一旦被发现,就真的是“摊上事儿了”。

    不过女性穿男装在最初并不会被排斥,先秦两汉时期,女性戎装上战场的现象很常见。《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明确记载: “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交战时曾出女军两千人,来迷惑楚军,刘邦才顺利突围。

    而随着儒家思想权威的逐渐确立,男尊女卑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女扮男装这种不辨雌雄的做法才开始被否定。

    女扮男装虽不为主流价值观所接受,但这种现象却时有发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易装文学,自此古代文学作品就走上了给追剧党剧透的一条不归路。

    变装梗其实来源于生活

    从北朝民歌到唐传奇,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女扮男装的梗出现在了各种文学体裁里。但这些故事并非是作家们心血来潮杜撰的,多是来源于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很多女性参加战事的记载,花木兰就是典型的例子,《木兰诗》就是根据花木兰的事迹创作而成的,这是女扮男装题材的源头之作。

    再比如《十国春秋·前蜀》记载的临邓女子黄崇暇,她“居恒为男子装,游历两川”,以文才受到邓州知州周库的赏识,后来还差点被周库招为女婿,无奈之下显女儿真身,“幕府欲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女扮男装的题材的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短篇小说里都有女扮男装故事的身影,比如“三言二拍”。

    才子佳人类小说更是落不下女扮男装梗,很多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才子佳人小说里都有这种题材,比如《玉娇梨》、《宛如约》、《木兰奇女传》、《兰花梦》等。

    明末到晚清时文坛出现的大量的女作家创作的弹词中也有很多女扮男装题材的作品,比如《再生缘》、《笔生花》、《凤双飞》等,她们多是借作品表达“弱女能为豪杰事”的观点。

    都是女变男,套路数不完

    能想到通过女扮男装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某种诉求的女性肯定不是寻常女子。颜值高又有才华的女子便是第一类想要寻求变身的对象。明末个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人文思潮的高涨使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传统观念被挑战,作家们开始通过在作品中塑造才貌兼具的女性形象表达对这种观念的不满。 

    才女的“才”无外乎两种——诗文之才或胆识之才。

    小说中描写有胆识之才的女性多通过女性主动追求爱情来表现。比如《玉娇梨》中的卢梦梨,卢梦梨见苏友白是多情才子,心生爱意,便“头戴弱冠”约苏友白到后花园“托妹自嫁”,如此大胆主动,颇有现代新女性的风采。

    最早塑造女扮男装的女官形象的是明代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之后明末清初的小说里也有很多女扮男装的女官形象,如《白圭志》中的张兰英,从幼男装,“身为女子,志胜男儿”。弹词小说《再生缘》里还塑造了孟丽君这样一个“女宰相”形象。

    身负报仇重任的侠女也会选择女扮男装的方式混入男性社会,《初刻拍案惊奇》中的谢小娥就是侠女形象的代言人,作者写道:“遭遇大难、女扮男身、用尽心机、受尽若楚、又能报仇、又能守志,一个绝奇的女人,真是千古罕闻。”

    在文学作品里还有一类人热衷于女扮男装——有商业头脑的女商人。其中一个经典的女商人形象就是《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的黄善聪。黄善聪女扮男装跟随在外出经商的父亲身边,父亲死后,善聪继续冒充男子和别人合作经商,表现出了出众的经济头脑和经营能力。

    在古代强调谈婚论嫁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女扮男装就成了古代女子追求恋爱自由、自主择婿的“法宝”。当然也有“一不小心”就被家里包办了婚姻的女性,为了逃婚只好出此“下策”。

    有些女性还渴望能融入社会和获得社会地位。明清时期,有些女性参加商品生产获得的收入甚至比男性还多,堪称“劳模”。

    在男权社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原则让女性一直作为“父夫子”的附属品而活着,即使有才华也无处施展,一些不甘心被埋没的女性便通过女扮男装的方式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

    链接

    变装万般好,命运不尽然

    文学作品里,有的人最后恢复了女装,嫁人相夫教子;有的甚至还可以继续之前的事业;有的人拒绝恢复女装,以死抗争,最终以悲剧收尾。

    身为女儿身,换一身装束就可以做很多身为女人做不到的事情,但其实这些也只能是文学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很难。

    而至于现在的电视剧为什么还在用“女扮男装”的万年老梗?除了卖腐,和过去女性为了抗争争取社会地位和资源的想法已经相去甚远。■据壹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新热点
   第E4版:财视野
   第E5版:体育观
   第E6版:史钩沉
   第E7版:人世间
   第E8版:军迷控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新速度
   第A3版:新速度
   第A4版:新速度
   第A5版:新速度
   第A6版:新速度
   第A7版:新速度
   第A8版:要闻·时政
   第A9版:要闻·科教卫
   第A10版:要闻·民生
   第A11版:经济·消费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经济·金融
   第A14版:中国纵横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文体看台
女扮男装的套路,
早就被古人玩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