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花费八九万考公务员62次,在以笔试第一成绩入围浙北某市法检部门岗位面试后,孙海岩撕碎了第二天湖北省直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的准考证。(8月17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这位“八年磨一剑”的“公考狂人”,人们首当其冲的疑问便是其“驱动力何来?”孙海岩对此的解释是,“从小我就喜欢公务员,公务员是我的信仰”。这是一个近乎于统一标准和颇具正能量的答案。而启蒙者就是其孩童时期所遇到的那位为乡亲们讲政策、断纠纷、跑手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且日后仕途顺畅,一直做到市委常委的年轻驻村乡干部张峰。
无论是出于对当年人品正、口才好、乡亲赞的心中“偶像”的喜欢,还是艳羡其步步高升的仕途官运。把公务员当“信仰”的初衷都无可厚非。其实,孙海岩的“公务员梦”完全可以终结于第18次公考——他曾供职于安新县委办公室一年半时间。怎奈入不敷出的生活拮据,让他不得不再图据称年收入预计超过十万的浙江省公务员。我们无意诟病孙海岩并不“高大上”地追求实惠,毕竟公务员也需要养家糊口。但其所谓的“信仰”,也不过是如千万公考者一样的出于对谋生的考量。但愿如愿以偿的孙海岩能够在他今后的公务员生涯里,写上“从政为民”的人生信仰并获得成就。
“8年62次公考”可以围观,但无需复制,它既非充分施展个人才华的学以致用的就业典型,也非致力创业创新、积极建功立业的励志标杆。传递给社会的不过是一个“继续考、考到考不动为止”的“公考迷”形象。人类社会是一个容纳各行各业的有机整体,职业分工当顺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其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谋职就业讲究随机随缘,要多考量个人的志趣爱好和优势潜质,无需对公务员顶礼膜拜,更不必“一棵树吊死”的痴迷若狂。围观“公考狂人”,不妨以“人各有志”的开放心态,姑妄听之,一笑而过。■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