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5版:大茶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大茶视界

第E3版
大茶视界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6年08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茶产业系列报道
宁乡茶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宁乡沩山有机茶园示范地。

    8月7日,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湖南省宁乡县沩山乡的茶农开始抢采夏秋茶。

    “以前我们是不采夏秋茶的,从前年开始,才大规模采摘,卖给茶企做黑茶。”正在茶园采茶的刘湘莲告诉大茶视界记者,她有15亩茶园,每亩能收600多斤夏秋茶,按2元一斤算,能增收2万元左右。

    宁乡的沩山毛尖曾享誉全国,上世纪80年代拥有茶企133家,而今不足30家。近几年,宁乡县积极发展有机茶园, 扩大黑茶产能,推进茶叶出口,突出茶旅结合,走多元化茶叶复兴之路。

    ■记者 杨刚

    辉煌历史:

    沩山茶叶湖南的一张名片

    说到宁乡茶产业,就必须提到沩山茶叶。

    “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值,或是历史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沩山茶叶都代表了宁乡茶业的发展方向。”宁乡县农办高级农艺师张永红表示。

    历史上,沩山出产的沩山毛尖与闻名天下的“君山银针”并称为“潇湘黄茶数两山”,自唐朝以来即为各朝的贡品,清同治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从长沙出发,一路向西,经过宁乡,路由平坦转向了曲折,山道弯弯,两岸群山环绕,植被茂盛,空气被负氧离子滋润,深吸一口,清香满鼻。一个小时后,进入沩山地界,漫山遍野的茶树迎风而立,一株株、一陇陇,修剪平整,在阳光下泛着墨绿,迎接着远方的客人。每一次来沩山,总是会被这满山的茶海所震撼。

    其实这里的沩山毛尖,远在唐代就已著称于世,历史上一直是贡茶。《宁乡县志》曾记载在清同治年间:“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

    50年代,毛主席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刘少奇主席生前把沩山毛尖作为家乡茶,款待国内外友人。华国锋同志题词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谢觉哉、甘泗淇、周光召等宁乡籍革命老前辈,对故乡的“沩山毛尖”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98年,沩山毛尖更是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 

    尴尬现状:

    产值不及邻居安化零头

    然而,略显尴尬的是,2000年后,宁乡茶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和沩山一山之隔的“安化黑茶”声名鹊起、红遍大江南北,而沩山茶叶似乎显得有些“英雄迟暮”。 

    在县农业局经作站,大茶视界记者拿到了去年茶叶产业的一组数据:去年全县茶叶生产面积57000亩,其中采摘茶园27600亩,比上年增加500亩,无性系良种面积10000亩。全年共生产加工茶叶6491.6吨,茶叶生产总值18738万元。

    宁乡县茶叶综合产值还不及邻居安化县茶产业102亿元的零头。

    虽然目前宁乡茶叶特别是沩山茶叶在省内外已小有名气,但其现在拥有的“江湖位置”与其历史地位、品牌价值远远不相对称。那么,到底哪些因素制约了宁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呢? 

    “茶叶由于资金不足,经营管理层次比较低,没有大型的专业的销售团队,目前还是在区域性范围内经营销售。”宁乡县茶业协会会长黄雪钦告诉大茶视界记者,宁乡茶业品牌影响不够,在全国范围来看,名气不大,现有3000多亩茶园取得有机认证多年,但在开拓国际市场步伐太慢。

    “资本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黄雪钦同时透露说,地方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没有特殊的政策,对龙头企业没有集中支持。

    业内人士也指出,宁乡需要依托大沩山旅游,大力发展沩山生态观光采摘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夏秋茶,打破现在单一春茶格局,增加茶园的价值。

    突破瓶颈:茶旅加夏秋茶开新路

    8月7日,记者刚好遇到从益阳到沩山旅游的吴娟一家。“采茶一采就是一整天,既让孩子体会收获的快乐,也让孩子在采茶中体会劳动的不易。”吴娟说,带孩子出来呼吸一下山里的新鲜空气,确实很不错。

    茶旅成为宁乡茶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沩山有千年古刹密印寺、世界第一高度千手千眼观音圣像、同庆寺等文化古迹。”沩山乡农办主任付海兵表示,借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茶旅游成为沩山茶产业发展重点规划。

    “沩山茶海”也成了湖南湘茗茶公司董事长姜胜标,茶旅结合的“试验田”。姜胜标告诉大茶视界记者,每年到了春夏季节,从长沙、益阳、宁乡来的游客在这里采茶、做茶、休闲。四公里的山路上,停满了游客的车子,仅漂流一项,每年收入就可达到2000多万元。

    “下一步打算开展茶山一日游,把茶山、漂流、户外拓展基地串联起来,让茶与旅游完美结合。”姜胜标表示,游客享受采茶、制茶乐趣的同时,体验漂流的刺激,感受户外运动的魅力。

    宁乡一直以春茶为主,现在大力发展夏秋茶,打破原有单一春茶格局,增加茶园的价值。去年宁乡乌龙茶生产8吨; 黑茶420吨,比上年增加40吨;红茶1吨,黄茶3.6吨,比上年增加3.1吨。

    复兴蓝图:让宁乡茶叶香飘四海

    宁乡茶业不断增强沩山茶的影响力,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

    2006年“沩山”、“沩峰”、“密印寺”等商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07年获欧盟认证、有机食品生态茶认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放心茶推荐品牌和湖南名茶特等奖。

    近两年,宁乡组团多次对安化黑茶产业进行了考察,就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学习,以振兴宁乡茶叶。 

    “宁乡茶叶要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打造。”黄雪钦表示,要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大型宣传活动,如茶叶文化节,茶叶加工制作比赛等,每年要有一两次重大活动。

    “沩山茶叶要想获得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投入,扩大基地规模,改善加工环境,重塑品牌。”沩山乡相关负责人透露。

    付海兵告诉大茶视界记者,沩山乡计划2020年前,茶园面积要扩展到5万亩,重点打造有机茶园和30年以上的老茶树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大茶视界
   第E3版:大茶视界
   第E4版:大茶视界
   第E5版:大茶视界
   第E6版:大茶视界
   第E7版:大茶视界
   第E8版:大茶视界
   第E9版:大茶视界
   第E10版:大茶视界
   第E11版:大茶视界
   第E12版:大茶视界
   第E13版:大茶视界
   第E14版:大茶视界
   第E15版:大茶视界
   第E16版:大茶视界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都市声音
   第A3版:里约大冒险
   第A4版:经济观察
   第A5版:经济观察
   第A6版:要闻·时政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民生
   第A9版:经济·行业
   第A10版:经济·金融
   第A11版:经济·操盘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旅游周刊
   第A14版:经济·行业
   第A15版:寰球风云
   第A16版:中国纵横
宁乡茶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