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茶产业也积极探索如何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推广平台。由于茶叶的特殊性,近十年的茶叶触网行动,成功者鲜有。
互联网是可以创造很多奇迹的平台,也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互联网+”也许是破解中国茶产业“瓶颈”的一剂良药。互联网+茶该如何取得突破?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秘书长
魏有
现状:茶产业挑战前所未有
“十二五”时期,中国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扩增至431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387万亩,可采摘率78.5%。茶叶总产量增加至227.8万吨,农业产值达到1519.2亿元。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产业布局渐趋合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重组步伐加快,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新空间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国家积极推动“互联网+”大背景下,茶产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和推广平台。由于茶叶的特殊性,近十年的茶叶触网行动,成功者鲜有。无论茶叶承担多少产品以外的功能,但是他始终无法逃脱是一种农产品的本质。
瓶颈:茶叶电商痛点在哪里
无论给茶叶赋予多少神奇的力量,总归无法逃脱其初级农产品的本质,杂、乱、缺乏品牌影响力是初级农产品的通病。
中国茶产业经过多年粗放型发展,近些年涌现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叫得出的品牌,但是还是缺乏叫得响的品牌。
由于中国茶叶品类非常的多,消费者更多记得是品类,而无法记得住品牌,品牌的忠诚度几乎为零。这就造成茶叶电商面临最大的问题,用户黏合度太差。
其二,茶叶具有很鲜明的体验式消费的特点。消费方式都是先品后买,通过品饮的过程,判定是否喜欢这款茶,而确定购买,电商无法提供这种深度的体验,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感。
其三,消费群体的错位。网络上的消费者,更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他们更注重快速、简洁、时尚、方便的需求,对于茶叶的品质则没有过多苛刻的要求。目前线上销售的茶品,设计单一,包装缺乏亮点,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虽然很多茶企也在不断开发适合年轻人消费的茶品,但是,整体力度还有待加强。
其四,价格和品质的不断下降。网络逐渐成为便宜货的代言人,由于网购群体对于品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同时,消费能力不足,一味的求低价,造成目前线上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但是品质偏差,这就造成很多真正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拒绝线上购买。
突破:探索茶叶垂直电商发展模式
改变饮茶方式、改变销售方式、改变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中国茶产业还停留在农产品的初级阶段,既没有标准化也没有商品化,制约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
上半年,小米创始人雷军进军茶产业,在茶界掀起轩然大波,让苦苦挣扎的茶叶互联网电商看到了远方的光明。雷军在中国家喻户晓,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曾提出“站在风口、猪都会飞”的理论。大家坚定相信,茶叶就是“互联网+农业”这个风口上的那头猪。
目前,互联网+茶的电商有两类平台。一类是第三方平台,如京东、天猫、淘宝等大型网络销售平台;另一类是茶叶电商垂直平台,如大茶网、国茶商城、我的茶等。
第三方平台,通过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和知名度,但是,推广和营销费用偏高,企业负担偏重,很多中小微企业运营举步维艰。
独立打造,专注于茶叶垂直电商的平台,但是由于茶叶本身特殊性,以及盈利的不可预测性,成功者甚少。大茶网、国茶商城等垂直电商在努力的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