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贾宝玉用手指醮着青盐擦牙齿的情节,像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刷牙也是靠手指。而古印度的佛教徒有口嚼杨枝、用以洁齿的传统,这一生活习惯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不过,到了唐宋时候,许多人已经用上了植毛牙刷,跟我们刷牙没什么两样。
A
出土的辽宋牙刷
按照以前的说法,世界第一把牙刷是1770年(清乾隆年间)英国人威廉·阿迪斯在监狱里发明的,他给一根骨头钻了几个小孔,然后嵌上猪鬃毛,制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把牙刷。
但考古的发现率先颠覆了这一成见。1953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发掘了辽国附马卫国王墓,从陪葬品中发现两把骨制刷柄。根据考古报告的描述,骨柄长约19.50厘米,一端有8个穿透的植毛孔,分为两排,每排4孔,小孔有植毛痕迹,植毛面的孔径略大于背面的孔径,骨柄呈长条状,植毛部则为扁平长方体,“制法极似现代的标准牙刷”。口腔医学的学者相信,这是两把辽代的牙刷。
随后,类似的骨制牙刷陆续从多处辽墓中出土。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小仗子一号辽墓、宁城县埋王沟三号辽墓、赤峰巴林右旗辽墓、兴安盟突泉县西山辽墓群、辽宁喀左县白塔子乡四号辽墓等墓都发现了骨制牙刷柄,“形制与现代牙刷相近,长度与植毛孔数无一定之规,但长度一般在25厘米以内,植毛孔数最少4孔,最多24孔。牙刷多与水具或梳洗用品同出,如小盂、碗、杯、小缸等”。此外,在金代墓葬品中也发现了多把骨质牙刷柄。从目前出土的古代牙刷看,辽金骨刷的数目是最多的,除了一部分进入博物馆之外,民间古玩市场也有辽金牙刷的交易。
此外,从出土的辽墓壁画也发现了疑似牙刷的图像。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壁画中有一幅《梳妆侍奉图》,图上画了一名辽国女性正在弯腰梳妆,在她面前的梳妆盘上,放着木梳、粉盒,以及一根长柄的刷子。这应该也是一根牙刷。
B
更早的唐代骨质牙刷柄
辽代牙刷并不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牙刷。1985年,考古人员还在成都指挥街的唐代灰坑发掘出四把骨质牙刷柄,其中一把现收藏于成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这把牙刷头部略宽,有12个植毛孔,分为两排。刷柄从中后部逐渐缩窄、加厚。成都唐代灰坑牙刷的出土,将中国人使用牙刷的历史往前推到唐朝。
从考古成果来看,出土的古代牙刷实物数目着实不少,唐代至清代的牙刷均有发现,河南安阳的民间收藏家曾举办过一场古代牙刷展,展出400多支古代牙刷;2011年江苏扬州还成立了中国首家牙刷博物馆。
C
“明穿”与“暗穿”两种植毛法
从牙刷的形制看,宋朝时期(包括辽代)的牙刷出现了“明穿”与“暗穿”两种植毛法,明穿法是指植毛孔洞穿,正面孔径略大,背面孔径略小,并有凹槽,毛发植入小孔后在凹槽处用金属丝加固。暗穿法则是植毛孔只钻一半深,孔与孔之间有小洞相通,利用两个植毛孔固定毛发,植毛的技术难度显然更大。
宋笔记中的牙刷也有一些考古学者并不认为出土的骨质刷板是古代牙刷,而是古人用来给头发抹油的抿子。不过,如果证之文献记载,我们还是可以确凿无误地指出,宋代确实出现了植毛牙刷,在大都市中,牙刷已经作为日用品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南宋嘉定年间,日本高僧道元禅师游历中国名山寺院,亲眼看到宋朝僧人每日都用牙刷刷牙。道元禅师记录的信息透露,宋代僧人制作牙刷的材质是牛角(其实宋人也多用兽骨、竹木,一些贵族可能还用象牙制作高端牙刷),植毛则用马尾毛。
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则提倡小朋友也要经常刷牙,因为勤于刷牙可以预防牙疾。
D
南宋杭州已有牙刷“专卖店”
宋朝人还用上了牙膏
来自吴自牧《梦粱录》的信息,更是说明牙刷在南宋都城已经成为普通小商品,出现在大众市场中。《梦粱录》记录的“诸色杂货”罗列了诸多杭州市井常见的日用小商品,其中有“铙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等物”,这里的“刷牙子”就是牙刷,跟木梳、篦子一样,是寻常的生活用品。
南宋杭州还有牙刷“专卖店”。《梦粱录》收录了一堆杭州的名牌商店名单,其中有“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都是专营牙刷小商品的名店。
那么宋代的牙刷价格如何呢?成书于元朝的《朴通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物价信息。《朴通事》是元代朝鲜人编撰的汉语教材,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书中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住宿饮食、货物买卖等情况,里面有一段发生在市井间的对话显示,元代时,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上一支牙刷、一把梳子(掠头),总共要价200文。如果忽略了几种小商品的价差,牙刷的单价大约25文钱,跟宋代一支蜡烛的价格差不多,不算特别贵,一般市民也买得起。
宋朝人刷牙不但用上了牙刷,而且还有牙膏。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在《揩齿》一节列出了二十七种揩齿药方,这些方子相当于今天的牙膏。这些牙膏,既可以醮在手指上擦牙,也可以抹在牙刷上使用——就跟我们现在的用法一个样。
■来源于南周知道 微信号 nz_zhidao